
指小路。 清 張庚 《倪雲林<溪山無盡圖>》詩:“崇峰側嶺絶蹊畛,荒寒似寫亂後村。”
“蹊畛”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蹊”和“畛”兩個單字組成:
蹊(xī)
本義指人踩踏而成的小路,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引申為路徑、途徑,如“獨辟蹊徑”。作動詞時表示踐踏,如《左傳》中“牽牛以蹊人之田”。
畛(zhěn)
原指田間分界的小路,如《詩經》中“徂隰徂畛”。後引申為界限、範圍,如“畛域”(領域或界限),或作動詞表示區分、劃定範圍。
組合解析
“蹊畛”可理解為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或比喻事物間的界限與聯繫。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可能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方言中。若您是在文獻中遇到此詞,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其具體含義。
由于該詞未被現代常用詞典收錄,若需更精準的解釋,請提供具體出處或語境。
蹊畛(qī zhēn)這個詞是指田間小徑的意思,也可以指很窄的道路或者腳印。
蹊畛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辶”和“田”,總共有12個筆畫。
蹊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童蒙本·喬木訓》這本書中,意為小徑、小路,引申為意思狹窄的道路。
蹊畛的繁體字為「蹊畛」。
在古代,漢字「蹊畛」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在《字彙》這本書中,「蹊」字是用「足」和「罒」組合而成,而「畛」字是用「田」和「舌」組合而成。
1. 他小心地走在蹊畛上,生怕腳尖踩錯。
2. 農民在稻田間開辟了一條蹊畛,方便行走。
蹊跷(qī qiāo):形容不尋常、可疑的意思。
蹊徑(qī jìng):指小徑、小路的意思。
小徑、小路、小道
大道、寬街、大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