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調的意思、馬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調的解釋

(1).即馬吊。 清 蒲松齡 《日用俗字·賭6*博》:“後來又興打馬調,官宦塌胯滿堂朝。”參見“ 馬吊 ”。

(2).指 清 代 同治 年間 馬如飛 所創的蘇州彈詞唱腔。當時蘇州彈詞以俞( 俞秀山 )調和馬( 馬如飛 )調最為流行。 馬 擅長演唱《珍珠塔》,爽利清勁,率直如說白,編寫彈詞開篇很多,影響頗大。《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九回:“他們從小學唱那小調,本來就是七字句的有韻之文;并且那小調之中,有一種 馬如飛 撰的叫做‘馬調’,詞句之中,很有些雅馴的。” 清 葛元煦 《滬遊雜記·青樓二十六則》:“‘馬調’惟唱書用此, 同治 初 馬如飛 所創調,無餘韻,仿佛説白。”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調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馬調”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蘇州彈詞流派(主要義項)

起源與發展:
由清代同治年間彈詞藝人馬如飛創立,與俞秀山的“俞調”并列為蘇州彈詞兩大主流唱腔。馬如飛擅長演唱《珍珠塔》,其唱腔特點為質樸爽利、節奏明快,叙事性強且常一氣呵成,尤其以疊句式唱法為特色。
影響:對後世彈詞流派發展影響深遠,許多唱腔均由其演變而來。

二、古代遊戲“馬吊”(次要義項)

曆史背景:
“馬調”是“馬吊”的别稱,一種明清時期流行的紙牌遊戲,常見于文學作品記載,如蒲松齡《日用俗字·賭博》提及“打馬調”。
文化隱喻:部分資料引申為“借助外力達成目的”的策略,但此用法較少見且可能為現代衍生義。

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區分:在傳統藝術領域多指彈詞流派,而曆史文獻中可能指向遊戲。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進一步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意思

《馬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偵查、探聽敵情的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調》的部首是馬(馬部),筆畫總數為11。

來源

《馬調》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謝德成所著的《姑射堂紀聞》一書中,用于描述軍事情報活動。

繁體

《馬調》的繁體字為「馬調」。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幾種寫法,可以有以下幾種寫法:
1. 有頭的馬字(馬上有一個額外的橫泡)
2. 有馬字無頭
3. 有頭的馬字(馬上額外橫泡)+ 水 象形結果
4. 有馬字無頭 + 水 象形結果
5. 有馬字無頭 + 鈎

例句

1. 他奉命進行了一次秘密的馬調行動,以獲取敵軍的情報。

2. 他們利用士兵僞裝成普通民衆,潛入敵軍内部進行馬調。

組詞

1. 馬步:指騎兵步兵混編的作戰隊形。

2. 馬戲:指利用馬進行的雜技表演。

3. 調查:指對某一事物進行細緻研究或了解。

4. 引調:指某一行動或言論引發的巨大反響。

5. 調配:指根據需要合理地分配、安排。

近義詞

偵查、觀察、探聽

反義詞

公開、宣布、透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