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鈴閣的意思、鈴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鈴閣的解釋

亦作“ 鈴閤 ”。指翰林院以及将帥或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七:“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鈴閣之間,言威儀之富,榮華之盛,皆如狂花之發,不可久也。”《晉書·羊祜傳》:“﹝ 羊祜 ﹞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披甲,鈴閤之下,侍衛者不過十數人。” 唐 韓翃 《寄裴郓州》詩:“官樹陰陰鈴閣暮,州人轉憶白頭翁。”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勞文毅公善居危城》:“﹝ 文毅公 ﹞遂入城蒞總督任,終日閉鈴閣,以示無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鈴閣是中國古代官署建築中的特殊稱謂,本義指懸挂鈴铛的樓閣,後演變為高級官員辦公場所的代稱。其具體内涵可從以下五方面解析:

  1. 本義與典源

    《漢語大詞典》釋“鈴閣”為“将帥或州郡長官辦事之處”,典出《晉書·羊祜傳》。古代官署常于閣檐懸挂銅鈴,用于警示或報時,鈴聲兼具威嚴與報信功能。

  2. 功能特征

    據《通典·職官志》記載,唐代節度使府衙設鈴閣,内置“傳令鐘鼓”,遇緊急軍情則擊鈴示警。宋代《夢溪筆談》補充稱,鈴閣多建于官署高處,兼具瞭望與傳令作用。

  3. 文學意象

    唐代詩人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中“鈴閣朝猶閉,風亭戰已酣”一句,以鈴閣象征軍事指揮中心;陸遊《秋晚書懷》中“鈴閣朝盤冰樣冷,釣船夜笛月明多”則借鈴閣暗喻官場清寂。

  4. 建築規制

    《營造法式》載宋代州府衙門建制,鈴閣多與正廳、籤押房構成軸線,其建築規格體現等級差異。如節度使鈴閣可設三層,縣令鈴閣僅單層。

  5. 曆史演變

    明清時期漸以“轅門”“節堂”取代鈴閣之稱,但地方志中仍存相關記載。如《蘇州府志》載明代知府衙門保留“鈴閣”舊名,作機密文書存放處。

網絡擴展解釋

“鈴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指将帥、州郡長官或翰林院官員處理政務的場所。這一用法多見于史書和文學作品中,例如:

二、詞源與演變

  1. 起源:最早見于晉代幹寶《搜神記》,描述“鈴閣之間”象征權貴榮華如“狂花之發”般短暫。
  2. 結構解析:
    • 鈴:原指金屬響器,引申為莊嚴場所的象征物;
    • 閣:指高處的樓閣式建築,常用于官署或要地。

三、其他釋義

部分資料提到“鈴閣”可能與佛教建築相關,指唐代寺廟中懸挂銅鈴的閣樓,象征莊嚴與驅邪。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後世衍生含義,需結合具體文獻考證。

四、文化意義

該詞承載了古代官署文化的特點,既體現權力機構的威嚴(如翰林院),又反映部分官員的簡樸作風(如羊祜典故)。

建議:若需深入考證佛教相關的“鈴閣”含義,可查閱唐代佛教建築專著或地方志,以确認其使用範圍。

别人正在浏覽...

犴獄拜本搬口弄舌半陰暴謷北紫鞭杠避浄布母場竈塵纓疵議大陣仗鸐雉耳聾眼花飛跑風雲之志黼荒甘心情願挂家海中撈月胡雕剌滹沱麥飯講武見難借誼季肋鏡屏鲸仔九奏樂蠲略客館崆峒老老底領兌溜晃隆污洛涘麼蟲沒人萌兆描眉畫眼民意派活,派活兒撇號氣蠱惹草沾花墒溝賒買十二神瘦煤耍青皮水镖挑撥庭會葶苈脫銷烏桓先親後不改小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