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越的意思、山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越的解釋

古代對南方山區少數民族的通稱。《後漢書·靈帝紀》:“ 丹陽 山 越 賊圍太守 陳夤 , 夤 擊破之。”《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分部諸将,鎮撫山 越 ,讨不從命。”《新唐書·裴休傳》:“劇賊 栗鍠 誘山 越 為亂,陷州縣。”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三國志四·山越》:“山 越 者,自 周 秦 以來,南蠻總稱百 越 ,伏處深山,故名山 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越”是漢末三國時期對南方山區武裝勢力或少數民族的統稱,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定義與起源

  1. 曆史背景
    山越最早見于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因社會動蕩(如黃巾起義)、賦稅苛重,部分民衆逃入山林,逐漸形成割據勢力。他們多由南方百越後裔與逃亡漢人混合組成,常被稱為“山民”“山賊”。

  2. 地理範圍
    主要分布在今江蘇、安徽南部,以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山區。

二、特點與活動

  1. 經濟與軍事
    以農業為主,種植谷物,并因“山出銅鐵”而具備自鑄兵器的能力。部分勢力甚至與孫吳等政權對抗,如嚴白虎、祖郎等首領曾長期割據。

  2. 與中原政權的關系
    山越長期不納賦稅、不服管轄,成為東吳重點鎮壓對象。史載孫權曾“分部諸将,鎮撫山越”。

三、文獻記載

《後漢書》《三國志》《新唐書》等均提及山越,例如:

四、詞義演變

“山越”一詞最初指代特定曆史群體,後衍生出“翻山越嶺”等動詞用法(如、6),但此含義與曆史中的山越無直接關聯,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如嚴白虎、祖郎)或戰役,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2、8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越》的意思

《山越》這個詞可以指代兩個不同的意思:

1. 在古代中國曆史中,指的是居住在山區的原住民族群。他們生活在遠離中原地區的山脈中,通常與中原文化有較大的差異。

2. 在現代漢語中,指的是翻越山脈或跨越山地的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越》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山(山字旁)和越(走字旁)。它們分别含有的筆畫數為:山(3畫)和越(11畫)。

來源

《山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山越民族是指居住在中國南方山區地帶的部落民族,包括了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貴州、雲南等地區的原住民。在中國古代史書中,經常提到與山越民族的戰争和交流。

繁體

《山越》的繁體字為「山越」。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文字的演變,古時候漢字《山越》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結構和意思沒有變化。在古代銘文和文獻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字形,但它們都代表相同的含義。

例句

1. 這些山越民族有着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2. 他們冒着嚴寒和險峻的山越地形,完成了這次驚險的穿越。

組詞

山地、山脈、山區、越野、越過

近義詞

山地、山區、鄉村、野外

反義詞

平原、河谷、城市、中心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