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憨厚糊塗。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心細,幾乎可以窺見每一個人的不肯告人的心思。但是他臉上總是那一副憨傻可笑的模樣。” 柯岩 《奇異的書簡·美的追求者》:“多麼可愛呀!一隻貌似憨傻的小綠毛狐狸端端正正地朝前坐着。”
“憨傻”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為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該詞由“憨”(憨厚、樸實)和“傻”(愚鈍、不精明)組成,核心含義為憨厚中帶糊塗,強調性格單純但反應稍顯遲鈍的特點。
文學出處與演變
現代文學作品中,曹禺在《王昭君》第二幕用“憨傻可笑的模樣”形容角色表面呆萌卻暗藏細膩心思的反差形象。而柯岩在《奇異的書簡》中描述小狐狸時,則賦予該詞天真可愛的引申義。
需注意:部分資料提到《西遊記》中存在該詞,但結合權威性較高的文獻,此說法存疑。
使用場景與情感色彩
近義辨析
與“愚笨”不同,“憨傻”隱含性格淳樸的特質;與“呆萌”相比,其遲鈍感更明顯,但惡意程度較低。
憨傻(hān shǎ)是一個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詞語,用來形容那些天真、簡單、不太聰明的人。憨指愚笨無知,傻指愚蠢。拆分部首為憨(心,一)和傻(亻,師),憨字共有13畫,傻字共有11畫。
憨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自《莊子·德充符》:“斯人者,其狀貌不僧,其志心不僧,其操行不僧,其言語不僧,臨之不驕,與之不競。視之不疑,聽之不吝。”這段文字中的“愚”和“遲”兩個字為最早的“憨傻”之意義出現。
在繁體字中,憨字為「懢」,傻字為「傻」,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憨傻這兩個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憨字可以采用「㐺」、「曷」兩種寫法,而傻字可以采用「傻」、「儍」兩種寫法。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他是個憨傻的人,總是容易被别人愚弄。
2. 她那種天真爛漫的舉止讓人覺得她有些憨傻。
3. 我們應該幫助那些憨傻的人,而不是取笑他們。
憨傻的近義詞包括:天真、遲鈍、傻氣。
憨傻的反義詞可以是:聰明、機智、精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