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裂冠毀冕的意思、裂冠毀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裂冠毀冕的解釋

(1).比喻背棄王室。《左傳·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辭於 晉 ,曰:‘……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南史·齊紀上·高帝》:“ 桂陽 負衆,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烈火焚於王城,飛矢集乎君屋,羣後憂惶,元戎無主。”

(2).比喻絕意仕進。《後漢書·逸民傳序》:“ 漢 室中微, 王莽 篡位,士之藴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

(3).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宋史·胡铨傳》:“陛下一屈膝……天下士大夫皆當裂冠毀冕,變為胡服。”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且反古復始,人心所同,裂冠毀冕之既久,而得此數公者追論 姬 漢 之舊章,尋繹東夏之成事,乃適見犬羊殊族,非我親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裂冠毀冕”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具有多重比喻含義,具體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義

成語由“裂冠”和“毀冕”兩部分組成:

二、詳細解釋

該成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三層引申義:

  1. 背棄王室
    原指諸侯背叛周天子禮法,侵犯其領地。典出《左傳·昭公九年》,周王使者譴責晉國“裂冠毀冕,拔本塞源”,比喻晉國違背君臣之道。

  2. 絕意仕進
    形容士人因政治動蕩(如王莽篡漢)而拒絕為官,選擇歸隱。《後漢書·逸民傳序》記載,東漢初年許多士人“裂冠毀冕”以示抗議,此用法強調對仕途的徹底放棄。

  3. 文化毀滅與民族傳統背離
    指抛棄華夏文化傳統,屈從異族習俗。例如《宋史·胡铨傳》中用“裂冠毀冕”批判向金國屈膝的行為,暗喻文化認同的喪失。

三、用法與示例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典籍原文,或查詢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7)。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裂冠毀冕的意思

《裂冠毀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皇帝的頭冠和衣冠遭到破損或破毀。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權力受到侵害或執政者的地位被削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裂冠毀冕》中的部首是“冖”和“頁”,拆分為“冖”和“冫”。它們的筆畫分别是1和2。

來源和繁體

《裂冠毀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故事。繁體字的寫法為「裂冠毀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裂冠毀冕》被寫成「裂冠毀冕」。

例句

1. 當權者的腐敗行為導緻國家的裂冠毀冕。

2. 經濟危機導緻了許多企業的裂冠毀冕。

組詞

裂開、毀滅、冠軍、冕旒、敝冠

近義詞

權威受損、地位動搖、聲望掃地

反義詞

地位穩固、權力鞏固、聲望卓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