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牒的意思、申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牒的解釋

用公文向上呈報。《隋書·柳彧傳》:“時制三品已上,門皆列戟。左僕射 高熲 子 弘德 封 應國公 ,申牒請戟。”《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四載》:“時邊将恥敗,士卒死者皆不申牒,貫籍不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申牒是古代中國行政文書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公文類型,指下級機構或官員向上級陳述事項、請求批示的正式文書。該詞由"申"(陳述、呈報)和"牒"(官方文書)複合構成,最早見于唐代《唐六典》對官文書的分類記載,《宋代職官志》明确将其定義為"諸司相質問之文書"。

在具體使用中,申牒具有三大核心特征:一是格式規範性,需列明發文機構、事由、呈送對象及日期;二是内容限定性,主要用于錢糧核計、案件審理等政務申報;三是法律效力,經上級籤押後即産生行政約束力。明清時期該文書形式逐漸被"呈文""申詳"等替代,但在日本平安時代《延喜式》中仍可見其文書制度的遺存。

現代漢語研究中,《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收錄的多件唐代申牒原件,為研究古代行政運作提供了實證材料。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義為"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一種",中華書局《辭源》修訂本則着重強調其"下級對上級行文"的等級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申牒”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曆史文獻及字義拆解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正式公文向上級機構呈報請求或彙報事項,強調以書面形式進行官方溝通。例如《隋書》記載高熲之子曾“申牒請戟”,即通過公文申請在府邸門前陳列戟儀。

二、單字解析

  1. 申:本義為“陳述、說明”,引申為申請、呈報,如“三令五申”中的強調含義。
  2. 牒:指官方文書或證件,如《資治通鑒》中提到的陣亡士兵“不申牒”導緻戶籍未銷,即未通過公文上報。

三、曆史應用場景

四、延伸說明

“申”在古漢語中亦代指地支第九位或上海别稱,但“申牒”一詞中僅取“陳述、申請”義。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讨論。

别人正在浏覽...

菴摩羅辨疏不脫差次乘勢塵勞春眠出語詞品打定主意淡不剌短轅惡地訛濫蜂虿入懷,解衣去趕斧鑿給捷乖沴館遞光火孤聖鼓築海軍衫壞分子還願心悔懼狐狸精減黜絞急進退駿馬換傾城勒崇掠約亮天靈光理想主義馬杓命蒂蜜源蜜雲龍慕義女叔拍合泡沫塑料丕革青蓮舍傾路侵侮棄情遺世杞人三乏生意仕道四拜四危挑剜通括推察窩囊廢斜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