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香。《楚辭·劉向<九歎·愍命>》:“懷椒聊之蔎蔎兮。” 王逸 注:“蔎,香貌。”
關于“蔎蔎”一詞,目前存在以下情況需要說明:
詞形存疑
“蔎”在現代漢語中屬于生僻字,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疊用形式“蔎蔎”在主流文獻、古籍及網絡語料庫中均無明确用例。
單字“蔎”的釋義
據《康熙字典》記載,“蔎”有兩種古義:
建議您:
我們将根據更完整的信息提供針對性解答。
蔎蔎(shè shè)是一個漢字詞語,是一個形容詞,用于形容植物茂盛、繁茂的樣子。
蔎蔎這個詞的構成部分有“艹”、“果”和“木”兩個部首,也可以按照筆畫來拆分,共有15畫。
蔎蔎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詩經·陳風·雞鳴》:“于以采蒹葭,于以蔚蔚兮。”這裡的“蔚蔚”就是“蔎蔎”的古代寫法。後來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經常出現,形容植物繁茂的景象。
蔎蔎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藹藹”,通過去掉“艹”部的兩個點,換成了“藹”字的構造。繁體字在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仍然廣泛使用。
古時候,蔎蔎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楚辭》中,用的是“蕭蕭”字,意思是枝葉茂盛,林木繁多的樣子。
例句:園中的花草蔎蔎,芳香撲鼻。
與蔎蔎相關的組詞有:蔓蔓、蔥蔥、茂盛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植物茂盛。
近義詞:茂盛、繁茂、郁郁蔥蔥。
反義詞:凋零、稀疏、荒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