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im indemnity] 索取賠償費
根據合同,向外商提出索賠要求
索取賠償。如:根據合同,我廠已向對方提出索賠要求。
"索賠"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法律屬性的複合詞,由"索"(索取)和"賠"(賠償)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指"因遭受損失而要求責任方給予賠償"的法律行為。其核心要素包含:
一、請求權基礎 須基于有效法律關系成立,包括合同關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84條規定的違約賠償)或侵權關系(第1165條侵權責任)。主張方需舉證證明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及過錯責任。
二、程式要件 包含四個遞進環節:(1)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2)損失與責任方行為的直接因果關系;(3)賠償請求的書面主張;(4)雙方協商或司法裁決的執行程式。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案例庫顯示,90%的國際貿易索賠通過協商解決。
三、類型化表現
該術語的規範使用需注意與"補償""補助"等行政性概念的區分,着重強調其法定賠償屬性。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發布的《商事合同糾紛審判白皮書》特别指出,索賠權行使應符合比例原則,不得超過違約方訂立合同時預見的損失範圍。
索賠是民事活動中一方因對方違約或非己方原因造成損失時,要求對方承擔經濟或時間補償的法律行為。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法律屬性
索賠是受損方依據合同或法律主張權利的行為,需同時滿足法律依據(符合法定救濟方式)和事實依據(提供有效證明文件)。例如,工程合同履行中因設計變更導緻的工期延誤,承包方可向發包方提出補償要求。
適用範圍
常見于國際貿易、工程建設、保險等領域。例如,保險索賠指向保險公司申請賠付(如事故理賠)。
按目的分類
雙向性
包括“索賠”與“反索賠”(Counter Claim)。例如,發包方發現工程質量問題,可反向承包方追責。
提示:索賠需注意時效性(如保險合同通常要求事故後48小時内報案),并保留完整證據鍊以提高成功率。
愛巢礙斷爆趠北境不許查處讒嗾誠心熾昌疇賞締盟遁世長往訛蠹法鉢方法法乳風雞符敕輔熙祼享橫死眼黃花水矆睒借倩籍録暨羅女攫戾執猛掬縮渴鴠課筒口象楛貢窺管臘冽覽究累時連纏兩明陵弊梨雲論授露台之産媒援迷纏墨衰绖幕天席地盤存否極泰回毬杖踢弄紹承使拍私書私智碎首糜軀蜩蟬土鼈違患微顯吓唬小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