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囊相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指拿出財物幫助他人,強調慷慨資助的行為。其中“囊”指口袋,“解囊”即解開錢袋,表示主動提供經濟支持。
出處
出自明代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嶽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為王所式憑。”。
用法與結構
例句
近義詞與反義詞
提示:該成語側重物質幫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是否涉及財物支持。更多例句和用法可參考等來源。
解囊相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有錢人慷慨解囊,幫助有困難的人。該成語拆分成兩個字,分别是“解”和“囊”。
“解”字的部首是貝,一共有六畫,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象征着財帛負擔的解除。
“囊”字的部首是囗,一共有八畫,屬于形聲字。意為容納財物的袋子。
《解囊相助》這個成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自《晉書·郭解傳》。意思是出自郭解利用自身的財力幫助貧困百姓。
在繁體字中,《解囊相助》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解”字的古代字形是像一個人甩開手的樣子,象征着解開負擔。“囊”字的古代字形是一個隻有口沒有蓋子的袋子。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解囊相助》這個成語,例如:“看到地震災區的孩子們,他慷慨解囊相助,捐贈了一大筆款項。”
一些與《解囊相助》相關的詞語包括:“解囊”、“相助”等。
與《解囊相助》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施舍”、“慷慨解囊”等。
與《解囊相助》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吝啬鬼”、“捉緊銀子”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