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鳳雛的意思、伏龍鳳雛的詳細解釋
伏龍鳳雛的解釋
原謂隱居待時的賢者。《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諸葛孔明 者,卧龍也”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襄陽記》:“ 德操 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備 問為誰,曰:‘ 諸葛孔明 、 龐土元 也。’”後因以指 諸葛亮 (字 孔明 )和 龐統 (字 士元 )。《三國演義》第三五回:“ 水鏡 曰:‘ 伏龍 、 鳳雛 ,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詞語分解
- 伏龍的解釋 .潛伏着的龍。比喻隱居待時的賢者。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六:“伏龍一奮躍,鳳雛亦飛翔。”參見“ 伏龍鳳雛 ”。.指竈神。 宋 洪邁 《容齋四筆·伏龍肝》:“伏龍在,不可移作。所謂伏龍者,竈之
- 鳳雛的解釋 小鳳凰。喻年少而将有作為的人龐統有鳳雛之稱詳細解釋.幼鳳。《洞冥記》:“ 方朔 再拜於帝前曰:‘臣東遊 萬林 之野,獲九色鳳雛。’” 晉 王嘉 《拾遺記·周》:“﹝ 成王 ﹞四年, 旃塗國 獻鳳雛
網絡擴展解釋
“伏龍鳳雛”是漢語成語,源自三國時期,現多用于比喻隱而未現的傑出人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伏龍指“卧龍”諸葛亮,鳳雛指龐統(字士元)。兩人均為漢末三國時期著名謀略家和軍事家,後泛指尚未顯露才華的能人。
二、出處與典故
- 曆史出處: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司馬徽曾對劉備說:“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即指諸葛亮和龐統。
- 典故背景:劉備求教于司馬徽時,後者以“識時務者為俊傑”引出兩位人才,奠定成語的褒義基調。
三、現代用法
- 比喻意義:形容具備卓越才能但尚未被發掘或重用的人,強調“隱而未現”的狀态。
- 感情色彩:褒義詞,常用于稱贊潛力非凡的個體。
四、示例與應用
- 例句:明代程登吉《幼學瓊林》提到:“伏龍鳳雛,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
- 延伸場景:現代可用于學術、職場等領域,形容低調卻能力出衆的人。
五、注意點
- 常見誤讀:部分資料誤将出處歸于《左傳》(如),實際應以《三國志》及裴注為準(需注意此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來源)。
總結來看,“伏龍鳳雛”既承載了三國曆史典故,也在現代語境中延續了褒獎人才的内涵。如需了解更多曆史細節,可查看《三國志》相關章節或司馬徽薦才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龍鳳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隱藏在平凡中具有非凡才能的人。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伏龍和鳳雛。其中,伏字的部首是人,鳳字的部首是鳥。伏字的筆畫數為5,鳳字的筆畫數為9。
《伏龍鳳雛》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傳說中的兩種神奇動物,龍和鳳凰。龍象征着力量和智慧,鳳凰則象征着美好和吉祥。因此,這個成語意味着潛藏着偉大才能的普通人。
《伏龍鳳雛》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本質上的區别。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是,《伏龍鳳雛》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相似,沒有特别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伏龍鳳雛》的例句:
他雖然平凡,卻是一個《伏龍鳳雛》,在關鍵時刻展現出了驚人的才華。
其他組成《伏龍鳳雛》的詞語包括:伏龍、鳳雛。
與《伏龍鳳雛》類似意義的成語有:隱龍藏虎、埋沒天才。
與《伏龍鳳雛》相反意義的成語有:平凡無奇、不起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