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槟榔的意思、槟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槟榔的解釋

(1) [betel palm]∶一種常綠喬木( Areca cathecu ),樹幹很高,羽狀複葉。果實*********,也供藥用,能助消化,又有驅除縧蟲的作用。生長在熱帶地方

(2) [betel nut]∶這種植物的果實

詳細解釋

(1).木名。棕榈科常綠喬木,産于熱帶。羽狀複葉。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槟榔》:“檳榔樹,高十餘丈,皮似青桐,節如桂竹……實大如桃李。” 清 吳偉業 《滇池饒吹》詩之一:“誰唱太平 滇海 曲,檳榔花發去年紅。”

(2).指槟榔樹的果實。可供藥用,有消食、驅蟲等功效。《南史·劉穆之傳》:“﹝ 穆之 ﹞食畢求檳榔。 江 氏兄弟戲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須此?’”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覺胸間嘈雜不可耐,乃以檳榔末取石榴根東引者,煎湯調服之。暴下如傾,得蟲數鬥。”《紅樓夢》第六6*四回:“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槟榔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槟榔是一種具有多重屬性的植物,其詞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植物學定義

槟榔(學名:Areca catechu)是棕榈科槟榔屬的常綠喬木,莖直立且具環狀葉痕,高度可達10-30米,雌雄同株,果實呈長圓形或卵球形。原産于馬來西亞,在中國主要分布于雲南、海南、台灣等熱帶地區。

二、用途與特性

  1. 藥用價值
    傳統醫學中用于治療消化不良、驅蟲(如縧蟲)及緩解腳氣症狀,含生物堿、槟榔油等活性成分。
  2. 食用文化
    果實經切片、晾幹或塗抹灰漿後咀嚼,具有提神作用,常見于熱帶地區消費,尤其在海南、湖南等地形成産業。

三、生長環境

喜高溫濕潤氣候,需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溫度低于5℃時易受凍害,故廣西等亞熱帶地區難以存活。

四、健康風險

長期咀嚼槟榔會因纖維粗硬導緻口腔黏膜損傷,增加口腔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已将其列為1類緻癌物。

五、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槟榔的植物分類或消費現狀,可查閱、6、7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槟榔(bīn làng)這個詞是指一種常見的植物,也稱為榔梨。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和果字旁,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槟榔的寫法為檳榔。 古時候,漢字對于槟榔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槟榔寫作猊槺,猊字為通假字,讀音與槟相同。古代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描述槟榔,但其意義始終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槟榔的例句: 1. 她從口袋裡掏出一個槟榔,開始咀嚼。 2. 槟榔的獨特味道吸引了很多人。 3. 他的嘴巴因為長期吸食槟榔而變得紅紅的。 槟榔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槟榔樹 - 指槟榔的樹木,常見于熱帶地區。 2. 槟榔水 - 指将槟榔研磨成細粉,并用水調成糊狀後飲用的一種傳統飲品。 槟榔的近義詞包括:榔梨、榔子。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詞彙與之對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隨時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