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供備的意思、供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供備的解釋

備辦供給。《商君書·畫策》:“ 黃帝 之世,不麛不卵,官無供備之民,死不得用槨。”《三國志·吳志·孫策傳》“時 袁術 僭號, 策 以書責而絶之” 裴松之 注:“《吳録》載 策 使 張紘 為書曰:‘……去冬傳有大計,無不悚懼;旋知供備貢獻,萬夫解惑。’”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條例》:“年儉物貴,難於供備,而不敢不足。”《元典章·刑部二·罪囚無親給糧》:“雖有親屬,若貧窮不能供備;或家屬在他處住坐未知者,糧亦官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娘》:“除館館生,供備豐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供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òng bèi,其核心含義為備辦供給,主要用于描述預先準備并供應所需物資或資源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使用場景

  1. 古代文獻:
    多用于描述官府或官方行為,如《商君書·畫策》提到“官無供備之民”,指官府無需專門備辦物資的民衆()。
    又如《三國志》中孫策“供備貢獻”,指為朝廷籌備貢品()。

  2. 正式語境:
    適用于強調系統性準備的場合,如《元典章》提及“貧窮不能供備”,指無力籌備物資()。


延伸說明


古籍例證

出處 例句 釋義
《商君書·畫策》 “官無供備之民” 官府無需專門備辦物資的民衆
《三國志·吳志》 “供備貢獻” 為朝廷籌備貢品
《元典章》 “貧窮不能供備” 因貧困無法備辦物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商君書》《三國志》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供備》的意思

《供備》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供應備戰。

《供備》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供備》的部首是班,總筆畫數為19。

《供備》的來源

《供備》是由《供》和《備》兩個字組成的。《供》意為供給、供應,表示供應物資或人力。《備》意為準備、預備,表示做好準備以應對特定的情況。

《供備》的繁體

《供備》的繁體字為「供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供備》古時候的寫法為「供輩」或「供愂」。

《供備》的例句

1. 軍隊要加強對邊境地區的《供備》工作,以應對可能的威脅。

2. 公司需要做好員工的《供備》工作,以保證正常的運營。

《供備》的組詞

1. 應對供備:表示對特定情況做好應對和準備。

2. 供應備戰:指為戰争或沖突做好物資和人力的供應。

《供備》的近義詞

備戰、準備、預備

《供備》的反義詞

短缺、欠備、不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