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絲的意思、散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絲的解釋

(1).散落細絲。常用以形容細雨。 晉 張協 《雜詩·金風扇素節》:“騰雲似湧煙,密雨如散絲。” 唐 杜甫 《雨》詩之二:“江雨舊無時,天晴忽散絲。” 宋 王禹偁 《賀雨表》:“散絲遍灑於燋枯,比屋重興於耒耜。”

(2).花名。《文獻通考·四裔九》:“ 注輦國 花有白茉莉、散絲……蟬紫、水蕉之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形容細雨

指散落的細絲,常用于比喻細密飄灑的雨。這一用法源自古代詩文,例如:

2.花名

據《文獻通考·四裔九》記載,“散絲”是古代注辇國(今印度南部)的一種花卉,與白茉莉、水蕉等并列。不過,關于此花的詳細特征和現代對應植物,現存資料較少。


讀音與結構:

擴展說明:
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尤其是古典詩詞中,兼具寫實與意境美。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對古詩文的解讀或特定文化讨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絲的意思

散絲通常指的是織物或線條的末端松散并分散開的狀态。當織物或線條受到損壞或使用時間較長時,會出現散絲現象,表明其質量已經下降或需要修複。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絲的部首是穴(穴字旁),由9畫組成。拆分後的部首是穴。

來源

散絲一詞的由來,是由“散”和“絲”兩個字組成。散意為松開、分散,絲指線條或紡織品。因此,散絲描述了線條或織物末端解開并分散的狀态。

繁體

散絲的繁體字為「散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散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古籍中可能會将「絲」寫作「絲」,但意思和現代的散絲相同。

例句

1. 她的衣物經過多次穿洗,開始出現散絲的迹象。

2. 這條線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後,出現了散絲的問題。

組詞

1. 散發:指氣味或光線等從一個物體上分散出去。

2. 散亂:指物品或事物沒有秩序,分散或淩亂。

3. 散布:指将某種事物廣泛分散地散發、傳播。

4. 絲綢:指用蠶絲等纖維制成的布料。

近義詞

線頭松散、絲線散亂、紡織品末端開裂。

反義詞

線條整齊、織物完好、線頭整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