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廟堂。 前蜀 貫休 《寄韓團練》詩:“君子天廟器,頭骨何巉崱。”
(2).星名。即營室。《國語·周語上》:“日月底于天廟,土乃脈發。” 韋昭 注:“天廟,營室也。” 晉 陸雲 《歲暮賦》:“天廟既底,日月貞觀。”
“天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廟堂
指古代祭祀或議事的莊嚴場所,常象征神聖與崇高。例如前蜀詩人貫休在《寄韓團練》中寫道:“君子天廟器,頭骨何巉崱”,此處以“天廟器”比喻傑出人才。
星名(即營室)
古代天文學中,“天廟”指二十八宿之一的營室星。《國語·周語上》記載:“日月底于天廟,土乃脈發”,韋昭注明确其指營室星。晉代陸雲《歲暮賦》亦提到:“天廟既底,日月貞觀”,進一步印證了這一星象含義。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查字典》及古籍文獻的權威釋義。若需更詳細例證,可查閱《國語》《歲暮賦》等原文。
天廟,指的是供奉天神的廟宇。
拆分部首:天(一)+ 廣(厶)
筆畫: 天(4畫)+ 廣(3畫)= 7畫
來源:天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宗教信仰,人們在古代相信天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因此會建造天廟來供奉與祭祀。
繁體:天廟
古時候漢字寫法:天廟
例句:古代皇帝會定期前往天廟祭天,祈求國泰民安。
組詞:神廟、宮廟、佛廟
近義詞:天宮、神殿、神堂
反義詞:人間、凡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