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文章的氣勢韻緻。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四:“ 石抹 翰林 世勣 ,字 晉卿 , 契丹 人,少有詞賦聲,擢第。讀書為文有體緻。”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六》:“蓋詞科之文,自有一種體緻,既用功之深,則他日雖欲變化氣質,而自不覺其暗合。”
“體緻”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由“體”(身體)和“緻”(達到良好狀态)組成,表示身體強健、精力充沛,常用于誇獎或描述個人健康狀态。例如:
此釋義多見于元代文獻,形容文章結構嚴謹、風格獨特。例如:
提示:兩種釋義分别來自不同權威來源,建議通過(查字典)和(滬江詞典)進一步查閱具體用例。
體緻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體(tǐ)和緻(zhì)。體在這裡表示人體的形态、肢體等,也指身體的健康狀況;緻則表示達到、實現、産生的意思。
體的部首是⺼,它的總共六個筆畫,形狀像一個人的站立姿勢;緻的部首是至,它的總共六個筆畫,形狀像一個人行走的步履。
體緻的來源比較簡單,就是将表示身體的“體”和表示達到的“緻”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詞語。這個詞語在漢語中使用較少,在文字表達中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表、姿态或者精神狀态。
在繁體字中,體緻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體緻」。
體緻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體緻」,其中“體”表示身體,“緻”表示纖細、精細。
1. 他的動作優美、姿态得體,完美地表現了舞蹈《天鵝湖》的體緻。
2. 這幅畫作雖然簡單,卻能夠準确地捕捉到人物的體緻和情感。
體貼、體諒、緻謝、緻敬等。
風度、豐姿、風姿、姿态等。
呆闆、粗糙、笨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