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雁的意思、白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雁的解釋

見“ 白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雁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的詞彙,既指代特定鳥類,也承載文化意象。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釋義,該詞包含以下内涵:

一、生物學定義

白雁學名Anser caerulescens,屬雁形目鴨科,主要分布于北極圈苔原地區。《中國鳥類志》(科學出版社,2018)記載其體長66-84厘米,通體雪白僅翼尖顯黑,屬冬候鳥類,每年9月至次年5月遷徙至中國渤海灣、長江中下遊越冬。該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級别。

二、文學意象

  1. 信使象征:元代郝經《白雁行》以「霜翰沖開雲外路,曉風吹度月中鳴」描寫其穿越關山的特性,喻指傳遞書信的使者,該意象可追溯至漢代鴻雁傳書的典故。
  2. 季節标識: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白雁似鴻而小,霜降後乃來」,成為古代物候觀測的重要參照。
  3. 哀愁載體: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通過「問世間,情是何物」的詠歎,賦予白雁忠貞愛情的拟人化特質,該文學意象在宋元詩詞中形成固定表達範式。

三、民俗指涉

北方漁獵民族将白雁羽毛作為婚儀聘禮,此俗見于《黑龍江志稿·風俗篇》。滿族薩滿教視其為溝通天地的靈禽,相關記載收錄于《中國少數民族原始宗教資料彙編》。

網絡擴展解釋

“白雁”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白色的雁,古時也寫作“白鴈”,屬于雁形目鳥類,體形較普通雁小,羽毛純白,具有候鳥特性。


二、具體含義解析

  1. 自然生物特征
    白雁是一種候鳥,秋季南遷時常被視為霜降的物候标志。其外形似雁而體型較小,羽毛呈白色,飛行時姿态輕盈。

  2. 古代禮儀用途
    在《左傳》《晉書》等典籍中記載,白雁曾被用作納采、婚聘等禮儀的贽禮(即見面禮),象征吉祥與誠意。

  3. 文學意象

    • 詩歌意象:常出現在詩詞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湖早春》的“翅低白雁飛仍重”,以及明代顧文昱同名詩作,多借白雁表達秋意、離别或自然之美。
    • 成語象征:成語“白雁南飛”比喻離别或友情離散,源自杜牧詩句“白雁南飛去,閑雲野鶴來”。
  4. 現代指代
    亦可作為人名或作品名,例如:

    •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 唐代李建勳、明代顧文昱的詩作《白雁》;
    • 《夢溪筆談》中的短文篇目。

三、相關詩句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或詩作内容,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室逢燈白纩唱酬晨飡吃虱子留後腿沖浪運動垂諒貙人從祠翠條寸飙存照達恥達爾文戴月吊服地燭督軍放頭風刺鋒手高差工程公仲購輯龜骨姑餘合生看不慣括檢礷諸老娘犁牛林下人漏巵輪膏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面如凝脂南嶺難爲情千兒八百秋澄日誦五車三桓生肖食雞肋適理守車手輪死井竦詟隨駕聽許通谒吻合五保戶誤攫金信而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