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氏春秋·疑似》載, 梁 北 黎丘 有奇鬼,善效人之子姪昆弟狀。一人之市醉歸,鬼效其子,扶而道苦之。歸家酒醒,責其子不敬,子泣辯,乃悟為奇鬼所為。明旦又之市而醉,其真子恐父不能返,往迎之,其人望見,誤奇鬼又來,拔劍刺死其子。後以“梁叟”為不察疑似之迹而鑄成大錯的典型人物。 唐 駱賓王 《疇昔篇》:“登高北望嗤 梁 叟,憑軾西征想 潘 掾。”
“梁叟”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典故來源和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指代長壽且精神矍铄的老人
源于春秋時期梁國的一位老人,因其高壽和矍铄的精神成為老年人的象征。這一用法多用于褒義語境,強調年長者的健康與活力。
比喻因誤會鑄成大錯的人
典故出自《呂氏春秋·疑似》:戰國時梁地一位老人醉酒歸家,被奇鬼假扮的兒子捉弄。次日其子前去迎接,老人誤以為仍是鬼怪,拔劍誤殺親子。後世以此警示“不察疑似之迹”導緻的悲劇。唐代駱賓王詩句“登高北望嗤梁叟”即用此典,含諷刺意味。
注意:兩種含義分别源于不同文獻,使用時應結合上下文。第一種側重年齡特征,第二種側重教訓意義。查字典等工具書可能僅收錄其中一義,需通過典故溯源全面理解。
《梁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表示一個年長、有智慧和經驗的人,引申為智者、長者。
《梁叟》中的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梁(木字旁)- 冖橫(3畫)+ 木偏旁(4畫)+ 梁字底(5畫)= 12畫
叟(人字旁)- 亻偏旁(2畫)+ 又偏旁(2畫)= 4畫
《梁叟》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文學家莊子的一個形象人物,出自他的名著《莊子》中的一篇篇名為《梁冰湖上》的寓言故事。繁體字“梁”和“叟”分别是“樑”和“叟”。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現在通用的寫法是經過統一規範的簡化字形寫法。古漢字中的橫豎折筆和結構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
1. 他是我們村子的梁叟,經驗豐富,能夠給我們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
2. 這家書店的老闆是一位梁叟,他對各種書籍都非常了解。
梁上君子、冰梁之交、梁柱、叟叟者也、無叟不可
智者、長者、老者、賢明之人
幼稚、無知、年輕人、不明事理之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