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氏春秋·疑似》载, 梁 北 黎丘 有奇鬼,善效人之子姪昆弟状。一人之市醉归,鬼效其子,扶而道苦之。归家酒醒,责其子不敬,子泣辩,乃悟为奇鬼所为。明旦又之市而醉,其真子恐父不能返,往迎之,其人望见,误奇鬼又来,拔剑刺死其子。后以“梁叟”为不察疑似之迹而铸成大错的典型人物。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登高北望嗤 梁 叟,凭軾西征想 潘 掾。”
“梁叟”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不同的典故来源和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指代长寿且精神矍铄的老人
源于春秋时期梁国的一位老人,因其高寿和矍铄的精神成为老年人的象征。这一用法多用于褒义语境,强调年长者的健康与活力。
比喻因误会铸成大错的人
典故出自《吕氏春秋·疑似》:战国时梁地一位老人醉酒归家,被奇鬼假扮的儿子捉弄。次日其子前去迎接,老人误以为仍是鬼怪,拔剑误杀亲子。后世以此警示“不察疑似之迹”导致的悲剧。唐代骆宾王诗句“登高北望嗤梁叟”即用此典,含讽刺意味。
注意:两种含义分别源于不同文献,使用时应结合上下文。第一种侧重年龄特征,第二种侧重教训意义。查字典等工具书可能仅收录其中一义,需通过典故溯源全面理解。
《梁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通常表示一个年长、有智慧和经验的人,引申为智者、长者。
《梁叟》中的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梁(木字旁)- 冖横(3画)+ 木偏旁(4画)+ 梁字底(5画)= 12画
叟(人字旁)- 亻偏旁(2画)+ 又偏旁(2画)= 4画
《梁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一个形象人物,出自他的名著《庄子》中的一篇篇名为《梁冰湖上》的寓言故事。繁体字“梁”和“叟”分别是“樑”和“叟”。
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现在通用的写法是经过统一规范的简化字形写法。古汉字中的横竖折笔和结构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
1. 他是我们村子的梁叟,经验丰富,能够给我们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
2. 这家书店的老板是一位梁叟,他对各种书籍都非常了解。
梁上君子、冰梁之交、梁柱、叟叟者也、无叟不可
智者、长者、老者、贤明之人
幼稚、无知、年轻人、不明事理之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