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羅耶的意思、阿羅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羅耶的解釋

見“ 阿羅耶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羅耶(ā luó yē)是佛教唯識學的重要術語,為梵語Ālaya-vijñāna 的音譯,意譯為“藏識” 或“阿賴耶識”。其核心含義指衆生内心深處能儲藏一切經驗、習氣與種子的根本意識,是生命輪回與認知活動的基礎。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根本識體

    指含藏萬有、孕育一切精神與物質現象的潛在意識層。唯識學認為其為第八識,是前七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的根源,如《成唯識論》所言:“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

    詞義重點:強調其“能藏”“所藏”“執藏”三義,即能儲存業力種子(能藏),被末那識執為自我(執藏),并含藏一切現象(所藏)。

  2. 業力載體

    阿羅耶識如同倉庫,累積衆生過去行為(業)形成的種子,推動生命輪回與果報顯現。如《瑜伽師地論》稱其為“一切種子心識”,決定衆生際遇與習性。


二、詞源與演變


三、權威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阿羅耶”為“阿賴耶識的舊譯名”,指“佛教唯識宗所說八識中的第八識,含藏一切善惡種子” 。

  2.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明确其梵語源流,并注解:“此識為諸法之根本,一切善惡種子寄托于此。”

  3.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于淩波著):

    強調阿賴耶識具“永恒流轉”性,是“生命連續的根本依持” 。


四、相關概念辨析


參考資料原文來源:

  1. 《成唯識論》卷第二(玄奘譯,大正藏第31冊)
  2.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彌勒說,玄奘譯)
  3. 林光明《梵漢大辭典》,台北:嘉豐出版社,2011年,頁120
  4.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第11卷頁389
  5. 于淩波《唯識名詞白話新解》,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2003年,頁7-9

網絡擴展解釋

“阿羅耶”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佛教術語(主要含義)

阿羅耶是梵語“阿賴耶識”(Ālayavijñāna)的簡稱,屬于佛教唯識學中的核心概念,指第八識,即藏識。


二、漢語俗語(次要或誤傳含義)

部分現代漢語詞典(如)将其解釋為表達贊美或欽佩的俗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發音相近詞彙的混淆。


三、使用建議

  1. 學術/宗教語境:優先采用佛教術語解釋,需結合唯識學理論。
  2. 日常口語:若使用俗語含義,需注意語境明确性,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術語,可參考章炳麟《國故論衡》或唯識學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闆花兵祭蔽泥采效産褥陳黦觸搏道庿獨萿犯科分钗斷帶馮依膚使負責官徵歸功故将寒顫顫河隍狠巴巴衡薄花蕾恢肆激磁解吏靜流近列金屬疾如旋踵九品蓮台棘棗俊郎抗拒可人憎科學燎野李詩謝賦裡外裡馬來西亞馬子桶旁擊評贓撲酒淺言期盼乞身釋愦書通二酉四六骈俪痠痛睃看陶甓停屬亡去玩色溫清定省現場纖塵不染奊苟脅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