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馬之齒的意思、犬馬之齒的詳細解釋
犬馬之齒的解釋
齒:年輪。自己的年齡。
【出處】
《漢書·趙充國傳》:“臣位至上卿,爵為列侯,犬馬之齒七十六,為明诏填溝壑,死骨不朽,亡所顧念。”
宋·楊萬裡《答張子儀尚書》:“今茲犬馬之齒,七十有六矣。”
詞語分解
- 犬馬的解釋 .狗和馬。《書·旅獒》:“犬馬非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于國。”.特指良狗名馬。引申為玩好之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東觀漢記·北海敬王睦傳》:“大夫其對以孤襲爵以來,志意衰惰
- 齒的解釋 齒 (齒) ǐ 人和動物嘴裡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稱“牙”):牙齒。齒腔。齒髓。齒龈。齒冷(笑必開口,笑的時間長了,牙齒就會感到冷。因謂譏笑于人,如“令人齒齒”)。 排列像牙齒形狀的東西:齒輪。鋸齒。梳
網絡擴展解釋
“犬馬之齒”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主要用于自謙地表達自己的年齡。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quǎn mǎ zhī chǐ
- 結構:偏正式成語,作賓語使用()。
- 字面含義:以犬和馬的牙齒代指年齡。古時認為犬馬年老時牙齒會脫落,因此借“齒”比喻年歲。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漢書·趙充國傳》:“臣位至上卿,爵為列侯,犬馬之齒七十六,為明诏填溝壑,死骨不朽。”
- 宋代楊萬裡《答張子儀尚書》中也有類似用法:“今茲犬馬之齒,七十有六矣。”
3.使用場景
- 自謙用法:常用于年長者或位高者表達謙遜,例如回應他人稱贊時稱“不敢當,我已是犬馬之齒”。
- 文學引用:如蔡東藩《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提及:“臣間者猶謂犬馬之齒,尚可小延。”
4.近義詞與補充
- 近義詞:犬馬之年(同樣以犬馬比喻年齡,用法相近)
- 延伸含義:隱含對年邁的委婉表達,而非字面意義的牙齒狀态。
5.注意事項
- 該成語屬于古語,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書面或曆史文學作品中。
- 使用時常需結合語境,避免誤用為貶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漢書》或宋代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犬馬之齒的意思
犬馬之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親密的朋友。犬和馬是人類以來最早馴養的兩種動物,在古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用來形容朋友關系的緊密和可靠。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犬馬之齒的拆分部首為犬(quǎn)和馬(mǎ),犬的筆畫數為4,馬的筆畫數為3。
來源與繁體
犬馬之齒的成語來源《韓非子•内儲說左下》:“犬馬之齒不可求于高強,然所求安全者也。” 後來成為成語,用來比喻親密和可靠的朋友。
繁體的犬馬之齒為「犬馬之齒」。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說文解字》,犬馬之齒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犬」+「馬」→「犬馬之齒」。
例句
他們是犬馬之齒,互相幫助和支持。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
- 犬馬功勞
- 犬馬之勞
- 犬馬之戀
近義詞:
- 莫逆之交
- 手足情深
反義詞:
- 隔閡
- 互不聯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