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馬之齒的意思、犬馬之齒的詳細解釋
犬馬之齒的解釋
齒:年輪。自己的年齡。
【出處】
《漢書·趙充國傳》:“臣位至上卿,爵為列侯,犬馬之齒七十六,為明诏填溝壑,死骨不朽,亡所顧念。”
宋·楊萬裡《答張子儀尚書》:“今茲犬馬之齒,七十有六矣。”
詞語分解
- 犬馬的解釋 .狗和馬。《書·旅獒》:“犬馬非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于國。”.特指良狗名馬。引申為玩好之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東觀漢記·北海敬王睦傳》:“大夫其對以孤襲爵以來,志意衰惰
- 齒的解釋 齒 (齒) ǐ 人和動物嘴裡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稱“牙”):牙齒。齒腔。齒髓。齒龈。齒冷(笑必開口,笑的時間長了,牙齒就會感到冷。因謂譏笑于人,如“令人齒齒”)。 排列像牙齒形狀的東西:齒輪。鋸齒。梳
專業解析
犬馬之齒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謙辭,主要用來指代自己的年齡,尤指年歲已高。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
釋義與謙遜色彩:
“犬馬”指狗和馬,在古代常作為臣子或地位較低者自喻的謙詞,表示自己像犬馬一樣效忠主人或君主。“齒”本指牙齒,引申為年齡(因古人常以牙齒的生長、脫落情況判斷年齡)。因此,“犬馬之齒”字面意思是“像犬馬一樣的年齡”,實際是說話人對自己年齡的謙稱,常含有“自己年歲雖大但能力、貢獻有限”的自謙之意。它主要用于年長者(尤其是臣子對君主、晚輩對長輩)自稱年齡的場合,表達恭敬和謙卑。
-
用法與語境:
該詞通常出現在書面語或正式場合的自述中,常與“長”、“衰”、“朽”等詞連用,強調自己年事已高。例如:
- “臣犬馬之齒長矣”(我的年紀已經很大了)。
- “犬馬之齒衰朽”(我的年紀衰老了)。
這種用法體現了古代社會嚴格的尊卑禮儀和自謙文化。
-
曆史出處與權威典籍:
“犬馬之齒”的經典用例可見于重要的史書典籍:
- 《漢書·趙充國傳》:西漢名将趙充國在請求退休的奏疏中寫道:“臣犬馬之齒七十六,為明诏填溝壑,死骨不朽,亡所顧念。” 這是該詞最著名的出處之一,趙充國以此謙稱自己年邁,請求皇帝恩準其告老。
- 《宋史·趙汝愚傳》:南宋宗室大臣趙汝愚在勸谏光宗時也曾引用此語:“犬馬之齒,七十有餘。” 同樣是以謙卑的口吻提及自己的高齡。
-
現代詞典釋義與權威參考:
現代權威漢語工具書對該詞的解釋一緻:
-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臣子對君上或晚輩對長輩稱自己的年齡的謙詞”。
- 《辭源(第三版)》:解釋為“對人稱自己的年齡的謙詞”。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等編):在解釋“齒”字時,列出“犬馬之齒”作為謙稱自己年齡的例詞。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 (線上版可參考: 漢典 - 犬馬之齒)
-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等編,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犬馬之齒”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主要用于自謙地表達自己的年齡。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quǎn mǎ zhī chǐ
- 結構:偏正式成語,作賓語使用()。
- 字面含義:以犬和馬的牙齒代指年齡。古時認為犬馬年老時牙齒會脫落,因此借“齒”比喻年歲。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漢書·趙充國傳》:“臣位至上卿,爵為列侯,犬馬之齒七十六,為明诏填溝壑,死骨不朽。”
- 宋代楊萬裡《答張子儀尚書》中也有類似用法:“今茲犬馬之齒,七十有六矣。”
3.使用場景
- 自謙用法:常用于年長者或位高者表達謙遜,例如回應他人稱贊時稱“不敢當,我已是犬馬之齒”。
- 文學引用:如蔡東藩《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提及:“臣間者猶謂犬馬之齒,尚可小延。”
4.近義詞與補充
- 近義詞:犬馬之年(同樣以犬馬比喻年齡,用法相近)
- 延伸含義:隱含對年邁的委婉表達,而非字面意義的牙齒狀态。
5.注意事項
- 該成語屬于古語,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書面或曆史文學作品中。
- 使用時常需結合語境,避免誤用為貶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漢書》或宋代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埃藹阿毑八段錦壁門不絕如縷不忘溝壑部帳鄽俗茶引廚簏定命論飯後黑家鴻渚後場後果滑甘滑亂火盆澗道見告疆頓簡較較談蠲苛絶美掘墓人郡號開芭開屯慷慨捐生空中結構靈寵亂獘馬拐磞頭拼音謙持切辭锲急清東陵揿紐人樣戎丑绱鞋山院侍箕帚十字口束帶水缸書院思度題外突過歪曲蛙人轊椟逶迂铦銳小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