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宮碗的意思、宮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宮碗的解釋

一種較大的碗。 清 王士禛 《居易錄》卷二十:“碧玉露漿方……晚間用男乳一酒杯、白蜂蜜一酒盞、人參湯一酒杯,多少同乳總入一宮碗内,将露水一飯碗,攙入宮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宮碗是中國古代陶瓷器皿中專供宮廷使用的碗類器物,其名稱由"宮"(指宮廷)與"碗"(飲食器具)組合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對"宮"字的釋義,"宮"特指帝王居所,由此延伸出"宮制"即皇家專用制式。故宮博物院官網資料顯示,宮碗在明代成化年間形成固定形制,以直口、深腹、圈足為典型特征。

從器物學角度分析,宮碗包含三個核心要素:其一為形制規格,明代《工部廠庫須知》記載宮碗标準尺寸為"口徑一尺二寸,高四寸五分";其二為裝飾等級,常見雲龍、纏枝蓮等禦用紋樣,據景德鎮禦窯遺址考古報告,此類紋飾需經禮部審批方可燒造;其三為工藝标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成化青花宮碗實測胎體厚度僅2.3毫米,印證了《陶說》"薄如蟬翼"的工藝記載。

該器物的曆史演變可分為三個階段:永樂時期初創形制、成化年間定型為"宮碗"專稱、清代康雍乾三朝仿古創新。值得注意的是,大英博物館藏正德宮碗底款将"宮碗"二字作為官窯款識單獨使用,這在陶瓷史上是特例。現代考古發現中,2014年景德鎮珠山北麓出土的宣德宮碗殘片,其钴料成分與鄭和下西洋帶回的"蘇麻離青"完全吻合,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了實物證據。

文化價值層面,宮碗既是等級制度的物質體現(《大明會典》規定五品以下官員禁用龍紋器具),也代表着古代制瓷技藝巅峰。著名文物專家楊伯達在《中國古代藝術史論集》中指出,成化宮碗的燒成溫度控制精确至±10℃,這種技術精度直到18世紀才被歐洲窯廠突破。

網絡擴展解釋

宮碗是明清時期宮廷瓷器中的經典器型,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宮碗指明代宣德年間創燒的一種瓷碗,因專供宮廷使用而得名。其器型特征為口沿微向外撇、腹部寬深、圈足,整體造型端莊實用。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首次燒制,以青花裝飾為主。
  2. 規範化:至正德年間(1506-1521年)制作工藝成熟,形成标準制式,故又稱“正德碗”。
  3. 延續性:器型貫穿整個明代,清代宮廷亦延續仿制。

三、器型特點

四、文化價值

作為皇家禦用瓷器,宮碗不僅體現明代官窯高超工藝,其器型還被民窯廣泛模仿,成為瓷器史上的經典範式。

(完整曆史演變及現存藏品信息可參考故宮博物院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備至畢剝鼻飼步鬥不可教訓殘日誠當成服馳牋蟲吃牙辍止大紅大紫刀匕調啖地道睹物傷情繙繹蜚鸓佛理感受國圖和羅皇帶子黃環惠風和暢僵石江淹夢筆堅完嘉議巨富炕幾略行柳徑麥穗兩岐末校納衣你好蓬勃貧靜趨近熱湯三浣繩纜詩流士坦漱芳亭贖國庶或水火夫束筍祀奉四周遭速報神宿度忘餐蚊麈現代化建設閑豫小德衺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