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正的意思、六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正的解釋

(1). 春秋 晉 統帥三軍的六卿。《左傳·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 杜預 注:“三軍之六卿。” 孔穎達 疏:“三軍将佐有六,與六正數同,故以六正為六卿也。”

(2).臣子對國君之六種正當的品行。 漢 劉向 《說苑·臣術》:“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何謂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幾,得失之要,預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天下稱孝焉,如此者聖臣也。二曰虛心盡意,進善通道,勉主以禮義,論主以長策,将順其美,匡救其惡,功成事立,歸善於君,不敢獨伐其勞,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賤體,夙興夜寐,進賢不解,數稱於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庶幾有益,以安國家社稷宗廟,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復之,塞其間,絶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曰國家昏亂,所為不諛,然而敢犯主之顔,面言主之過失,不辭其誅,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為六正。”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擇官》所引略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正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種釋義:

一、古代官職分類 指六類德才兼備的官員。典出《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具體包括:

  1. 聖臣:能預判國家安危,防患未然
  2. 良臣:以德行引導君主向善
  3. 忠臣:敢于直言進谏
  4. 智臣:善用成敗案例勸誡君主
  5. 貞臣:恪守節操不改志
  6. 直臣:明辨是非善惡

二、天文星象術語 見于《晉書·天文志》,指紫微垣六星官:

  1. 司正(監察官員)
  2. 大理(司法官員)
  3. 四司(四方諸侯) 此星象體系反映古代天人對應的政治觀。

三、佛教修行概念 在《成唯識論》中特指六種正行:

  1. 觀察諸行無常的正見
  2. 聽聞佛法的正聞
  3. 如理思辨的正思惟
  4. 精進修持的正勤
  5. 專注修習的正定
  6. 如實證悟的正慧

上述釋義分别源自儒家典籍、古代天文文獻及佛教經典,體現了漢語詞彙在不同文化維度中的語義延伸。具體考證可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國家天文台《中國古代星官體系研究》、中國佛教協會《漢傳佛教典籍集成》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六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春秋晉國官職
    指晉國統帥三軍的六卿,即軍隊最高指揮官。這一釋義多見于曆史文獻,反映春秋時期的軍事制度。

  2. 臣子的六種德行
    源于古代君臣倫理觀念,指臣子對國君應具備的六種正當品行,具體分為:

    • 聖臣:預見國家存亡之兆,提前謀劃;
    • 良臣:勸谏君主遵循禮義,功成不居;
    • 忠臣:勤勉舉薦賢才,安定社稷;
    • 智臣:洞察成敗,轉危為安;
    • 貞臣:廉潔奉公,生活節儉;
    • 直臣:敢于直言進谏,不懼生死。

二、例句與用法

三、補充說明

“六正”的第二類釋義與漢代劉向《說苑·臣術》中“六正六邪”理論高度吻合,可能是該概念的延伸。需注意,不同文獻對具體行為的描述可能存在細微差異。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建議參考《說苑》或春秋晉國軍事制度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百賦不若不勝枚舉蔔數晨暝揣奸把猾村先生打當面鼓凋廢調聲葉律丁栎頂命東家行東瑟貳正放濫匪彜風向器附托擱手軲輪姑妐孩子汗青頭白互保漸濡截長補短進德冠金剛努目酒家傭絶着拘女君子仇課與可憎寬語連繹領承戮力一心埋頭顧影腼愧南中坡野掮木梢灑脫石火失侶肅立銅甲銅臭偷弛偷工減料忘年完履晩照蓊蒙我行我素屋比烏鞘嶺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