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忘記年月。《莊子·齊物論》:“忘年忘義,振於無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元結 《無為洞口作》詩:“洞旁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忘年。” 清 李世熊 《獨松》詩:“上友不羈雲,下友忘年石。”
(2).不拘年齡、行輩、以德才相敬慕。《初學記》卷十八引 晉 張隱 《文士傳》:“ 禰衡 有逸才,少與 孔融 交。時 衡 未滿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傳》:“ 寬 當時位望,又與 大師 年事不侔,初見,言未及終,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恒盡忘年之歡。” 宋 蘇轍 《追和張 * 道贈别絕句一首》引:“是時, 張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見以國士相許,自爾遂結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願意永遠和你做一個忘年的朋友。”
“忘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忘記時間流逝
源自《莊子·齊物論》的“忘年忘義,振于無竟”,指超脫生死與時間束縛的精神境界。唐代元結的詩句“無求無欲亦忘年”也體現了這種哲學意涵。
超越年齡的交往
指不同年齡、輩分的人因才德相契而建立的深厚情誼。例如《北史》中記載的“忘年之歡”,以及孔融與祢衡的交往(孔融50歲與未滿20歲的祢衡成為知己)。
忘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年歲的忘懷。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月,心表示與情感相關的意思,而月表示時間的概念。
根據筆畫數來看,忘年有11個筆畫,其中心字部分有4個筆畫,月字部分有7個筆畫。
忘年這個詞語源自于中國的古代文學作品《楚辭》中的《九歌·忘年之契》。在這首詩中,忘年被用來形容兩個相愛的人忘記年齡的差距,隻關注彼此之間的感情。
在繁體字中,忘年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忘年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心字的上面會有一個橫折符號,表示心的形狀,而月字則和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忘年的例句:
1.他們的愛情是真摯的,他們彼此間忘年。
2.雖然年齡相差很大,但他們卻有着一段美麗的忘年之戀。
和忘年相關的組詞有:忘懷、忘記、年歲、忘情等。
和忘年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忘記、忘懷、忘情、淡忘等。
和忘年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記憶、留意、紀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