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截長補短的意思、截長補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截長補短的解釋

(1).截取有馀,以補不足。《金史·白撒傳》:“又召在京軍官於 上清宮 ,平日防城得功者如内族 按出虎 、 大和兒 、 劉伯綱 等皆隨召而出,截長補短假借而用,得百餘人。”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一章:“以四洲海陸截長補短計之, 亞細亞 東西可七千英裡,南北可五千三百英裡。”

(2).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明 胡應麟 《詩薮·近體上》:“然 李 近體足自名家, 杜 諸絶殊寡入彀。截長補短,蓋亦相當。”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分土》:“昔雲,截長補短,猶可以為善國。” 清 錢謙益 《注杜詩略例》:“餘于三家( 趙次公 、 蔡夢弼 、 黃鶴 )截長補短,略存什一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截長補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截取多餘的部分來彌補不足,比喻利用優勢彌補缺陷,以達到整體平衡或提升效果。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應用場景

適用于資源調配、團隊協作、個人能力提升等領域,強調通過調整與互補實現優化。例如:企業管理中整合部門優勢,或學習中結合不同方法提高效率。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孟子》原文或宋代奏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截長補短

截長補短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在處理問題、解決困難時,采取適當的方式和措施對問題進行全面的補救和處理。

這個成語的部首是手,由于手可以用來修剪、切割,所以截字的部首是刀。長字的部首是長,代表詞義的一部分。截長補短一詞共有16個筆畫。

成語“截長補短”最早來源于《戰國策·魯策六》中的一則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魯國的大夫曹刿為了應付即将到來的戰争,他讓人們通過囤積糧食、修築城牆等方式來備戰,相對于短時期内會造成浪費的措施,曹刿卻認為這種方式可以從長遠來看更好地解決問題。後來,這個成語逐漸延伸到處理其他問題的方法上。

在繁體字中,“截長補短”寫作“截長補短”。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成語“截長補短”也有不同的寫法。如《康熙字典》中是寫作“截長補短”、《說文解字》中寫作“截镸補短”。這些不同寫法都是因為曆史演變而造成的。

例句:

他在備考期間截長補短,先找出自己最薄弱的科目進行專項複習。

為了提高生産效率,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截長補短的措施,使業務流程更加順利。

組詞:補救、處理、修剪、囤積、備戰、延伸、演變。

近義詞:補短就長、兼顧缺憾。

反義詞:任長不補、縱長不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