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灑脫的意思、灑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灑脫的解釋

[free and easy] 潇灑自然,不拘束

詩文灑脫

詳細解釋

(1).潇灑脫俗。《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六回:“我看 逸雲 那人灑脫得很。”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銀杏》:“那是多麼的嶙峋而又灑脫呀,恐怕自有佛法以來也不曾産生過像你這樣的高僧。”

(2).利落;利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 十四娘 為人勤儉灑脫,日以絍織為事。”

(3).自由不拘。 明 徐渭 《讀龍惕書》:“将清浄者喜其無情,圓活者忘其詭隨,遂非者假口灑脫,而放肆者遂至於無忌憚。”《二刻拍案驚奇》卷八:“ 沉将仕 道:‘論來初次拜謁,禮該具服。今主人有命,恐怕反勞,若許便服,最為灑脫。’” 老舍 《茶館》第三幕:“這就算是處長個人的小俱樂部,由我管理,一定要比公館裡更灑脫一點,方便一點,熱鬧一點。”

(4).擺脫開。《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洪恭 見小老婆執意不肯,又怕二 程 等久,隻得發箇狠,灑脫袖子,徑奔出茶坊來。” 胡適 《文學改良刍議》:“若能灑脫此種奴性,不作古人的詩,而惟作我們自己的詩,則決不緻如此失敗矣。” 茅盾 《創造》二:“當在許多人前她的手被 君實 握着,她總是一陣面紅,于是在幾分鐘之後便借故灑脫了 君實 的手。”


(1).自然,不拘束。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胡紘李沐》:“ 沐 詩文灑脫,晚著《易》頗契奧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鬼令》:“教諭 展先生 ,灑脫有名士風。”灑,一本作“ 灑 ”。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下·歌舞》:“殊不知婦人體态,不難于莊重妖嬈,而難于魁奇灑脫。” 冰心 《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他的風度,莊重而又灑脫。”

(2).猶擺脫。《水浒傳》第一一○回:“ 燕青 灑脫不開,隻得和 李逵 入城看燈。”灑,一本作“ 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灑脫是漢語中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舉止的形容詞,指自然大方、不拘束、超脫自在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1. 不拘禮節,自然隨性

    指言行不受繁文缛節束縛,舉止坦率真誠。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為:“(言談、舉止、風格)自然,不拘束。”如待人接物時不過分客套,行事順應本心。

  2. 超脫豁達,不滞于物

    強調心境開闊,不為外物所累。宋代文人蘇轼在《與子由書》中寫“此心安處是吾鄉”,體現的正是面對逆境時的灑脫心境。這種豁達源于對得失的淡然,如《紅樓夢》中史湘雲“英豪闊大寬宏量”的性情。

  3. 飄逸自如的風度氣質

    常用于形容藝術風格或儀态。明代袁宏道《徐文長傳》稱其書法“筆意奔放如其詩”,便是以灑脫形容創作中無拘無束的意境。現代用法如“舞姿灑脫”,指動作流暢而富有感染力。


詞源與演變

“灑”本義為散落、揮灑(《說文解字》:“灑,滌也”),引申為無拘束的傾瀉;“脫”意為解脫、脫離(《廣雅》:“脫,離也”)。二字合成後,自唐宋起用于描述人的氣度,如《朱子語類》評李白“非無法度,乃從容于法度之中”,暗合灑脫之韻。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許慎(漢).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整理本.
  3. 袁宏道(明). 《徐文長傳》. 收錄于《袁中郎全集》.

網絡擴展解釋

“灑脫”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ǎ tuō,核心含義是形容人言談舉止自然、不拘束,體現一種潇灑自在的生活态度或氣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近義詞與反義詞

3.用法與示例

4.文化内涵

5.英文翻譯

“灑脫”既是一種外在行為表現,也體現内在精神境界,融合了自然、自由與豁達的多重意蘊。如需更多例句或典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誰贲墉便附辯告才望高雅蟬弁敞網嗔心吃洴代名詞大魁天下電焊二蘇迩英閣房賃蕃樂負恨格殺勿論挂節鳏窮管商孤證懽伯洄流輝如踐躐妓航警節靜美荊阮精孰金蘭之友峻诋羅幔面陽篾巴鳥嘴铳努勁兒貧姑竊柄企劃頃筐輕年稍安毋躁使鶴首狀説古話隨摺訴權太陽日啼饑號寒托陀枉戾婉婉衛幕唯諾文昌台無道無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