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制的铠甲。《宋史·儀衛志四》:“次金甲二人。 宣和 ,改為銅甲。”
“銅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銅制的铠甲,主要用于古代軍事防護裝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銅甲指以銅為主要材料制作的铠甲,屬于冷兵器時代的重要護具,具有防禦刀劍、箭矢等攻擊的功能。
曆史文獻記載
據《宋史·儀衛志四》記載,宋代儀衛制度中曾使用銅甲,如“次金甲二人,宣和,改為銅甲”,說明銅甲在特定曆史時期被納入官方儀仗裝備。
材質特性
銅作為材料具有延展性強、耐腐蝕等特點,但相較于鐵甲,銅甲硬度較低且成本較高,因此實際軍事應用中可能更多用于禮儀或特殊場合。
相關擴展
在古漢語中,“甲”除指铠甲外,也泛指保護性外殼或裝備(如龜甲、盔甲),而“銅甲”一詞更強調材質的特殊性。
總結來看,“銅甲”是古代防護裝備的一種,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多見于文獻記載,實際考古發現中銅制铠甲相對較少,可能與材料特性及曆史演變有關。
銅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銅”和“甲”。
“銅”的部首是金,總計10個筆畫;“甲”的部首是田,總計5個筆畫。
銅甲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戰國策·燕策一》中曾有“鼓銅甲”之語,意指戰争中穿戴銅制盔甲。此後,“銅甲”逐漸成為代指盔甲的通用詞彙。
在繁體中文中,銅甲的寫法為「銅甲」。
在古代,銅甲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不過總體上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一緻。
1. 古代戰士常常穿戴銅甲,以保護自己免受敵人的攻擊。
2. 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具完好保存的銅甲,引起了衆人的極大興趣。
組詞:銅制,甲胄。
近義詞:銅闆、銅質。
反義詞:布甲、紙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