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中的意思、南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中的解釋

(1).指 川 南和 雲 貴 一帶。《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南中諸郡,并皆叛亂。”《魏書·李壽傳》:“ 壽 ,字 武考 。初為 雄 ( 李雄 )大将軍,封 建寧王 ,以南中十二郡為 建寧國 。” 唐 王勃 《蜀中九日》詩:“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參閱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

(2).指 嶺 南地區。《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南中 呂興 ,深覩天命,蟬蛻内向,願為臣妾。” 李善 注引《吳志》:“ 交阯郡 吏 呂興 等殺太守 孫諝 ,使使如 魏 。” 宋 楊萬裡 《明發龍川二絕》之一:“北人不識南中瘴,隻到 龍川 指似君。”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四:“又言 泉州 有紅牙大戟樹,其大數圍,南中之所無,而 泉 人所不知者。”

(3).泛指南方,南部地區。 唐 王建 《荊門行》:“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 宋 陳善 《扪虱新語·南地花木北地所無》:“南中花木,有北地所無者,茉莉花、莟笑花、闍提花、渠那異花之類。”《檮杌閑評》第四二回:“那基址正在 嶽墓 之左, 斷橋 之右……真是宇内無雙景,南中第一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踰歲,春将半,始載南中異卉而歸,於都中設花肆,十日盡售,復歸藝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南中”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1. 狹義地理範圍(三國時期核心指代)
    主要指川南、雲南、貴州及四川西南部地區。這一用法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明确記載:“南中諸郡,并皆叛亂”, 諸葛亮平定孟獲的“南中”即為此區域。三國時期,南中隸屬蜀漢,是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包含建甯、牂柯等郡(見、9)。

  2. 擴展地理指代

    • 嶺南地區:如《文選·孫楚》提到“南中呂興”,李善注引《吳志》說明此指交阯郡(今越南北部),屬于廣義嶺南範圍。
    • 泛指中國南方:唐代王勃《蜀中九日》中“人情已厭南中苦”即用此意,表達對南方地域的概括。
  3. 曆史演變與文學意象
    南中在文獻中常與“瘴疠”“蠻荒”等意象關聯,如宋代楊萬裡詩句“北人不識南中瘴”,凸顯古代中原對南方氣候、文化的認知差異。明清時期,該詞也用于描述南方物産,如泉州紅牙大戟樹。

  4. 行政區劃與民族關系
    漢代至魏晉,南中逐步納入中央政權管轄,漢武帝設牂柯郡,蜀漢分置建甯國。該區域以彜族為主,後衍生南诏、大理等地方政權。

南中一詞需結合具體時代和文本分析,其核心指三國西南邊陲,擴展可涵蓋嶺南或整個南方,兼具地理、文化與曆史多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中的意思

南中,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或指代中國南方地區或中國南方的一部分。它可以指南方地區的各個方面,如南方經濟、南方文化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南中這個詞的部首是⻖(山)和 ⺮(竹),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南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二年》一句話中:“困于南中,徙于燕。”意為困于南方地區,後來遷移到了燕地。根據研究,南中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北方人對于南方地區的稱呼。

南中的繁體字為「南」+ 「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南中的寫法為「南」+ 「又」。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重」+「寸」。

例句

1. 他來自南中地區,對于南方的文化和習俗非常了解。

2. 南中的氣候溫暖濕潤,適宜農作物的生長。

組詞

南中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一部分,組成其他詞彙,例如:南中區、南中部、南中文化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南方、南部

反義詞:北方、北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