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附托的意思、附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附托的解釋

1.依附寄托。

2.假借﹐憑借。

3.委托﹐囑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附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tuō,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依附寄托
    指人或事物依靠、寄托于其他事物或勢力。例如:

    • 《韓非子·詭使》中提到“士卒附托有威之門以避徭賦”,描述百姓依附權貴逃避賦稅。
    • 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也提到,古代士人常“附托名門望族”以求仕途。
  2. 假借,憑借
    表示借助某種名義或力量達成目的。例如:

    • 宋洪邁《夷堅志補》中質疑“強魂附托邪”,指借鬼神之名行事。
    • 明唐順之提到“附托聖賢之道”,即假借聖賢名義傳播思想。
  3. 委托,囑托
    指将事務或責任托付給他人。例如:

    • 《北齊書·馮子琮傳》記載官員“附托權臣”,暗含政治上的依附與委托關系。

二、用法與例句

三、相關成語與擴展

“附托”既可指物理或社會關系的依附,也可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假借或委托,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韓非子》《夷堅志》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托(fù tuō)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在困難或疾病等情況下,寄希望于他人的協助或慰藉。現在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構成和來曆。 附托的構字部首是⺍(丿字旁)和⻍(包字頭),共有13畫。其中,⺍象征人,⻍則表示被保護。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附托”的字形,寓意着人們在困境中,依附别人以得到幫助和守護。 這個字在繁體寫法中,仍然保持了類似的構形,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略有不同。例如,構成“附托”的兩個部首在繁體中的寫法分别是⺄(力字旁)和⻌(辶字底),總體上仍然保持了相似的意義和形狀。 據史書記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讓王》篇,用以形容人們在遭受疾病和困頓時,依賴他人的幫助度日。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形容人們在各種困境中,寄托希望于他人的情景。 以下是一些使用“附托”的例句: 1. 在我失去工作時,我的家人成為了我的主要附托。 2. 我很感激朋友的附托,因為他的支持給了我莫大的力量。 3. 這些義工組織為那些需要附托的人們提供了溫暖和關懷。 與“附托”相關的組詞有:委托、寄托、依托等。這些詞語都帶有尋求他人援助或依靠的意味。 相似意義的詞語有:依賴、倚托、倚仗等。這些詞語也表達了人們寄望于他人的支持和依靠。 反義詞方面,可以選擇不依賴、不寄托等表示相反意義的詞彙。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