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nd at attention as a mark of respect] 恭敬嚴肅地站着
肅立默哀
全體肅立,唱國歌
衆将領因未得他的命令,依然肅立不動,等候他繼續講話。——《虎吼雷鳴馬蕭蕭》
(1).古立容之一。謂折腰而立。恭敬貌。 漢 賈誼 《新書·容經》:“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間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2).現謂恭敬莊嚴地站着。 孫厥 《新兒女英雄續傳》第三章:“全體肅立;幹杯。” 冰心 《晚晴集·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這十裡長的 長安街 ,望不到頭地肅立着好幾層的人牆!”
“肅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肅立”指恭敬、莊嚴地站立,強調在正式或莊重場合中保持嚴肅态度。該詞由“肅”(恭敬)和“立”(站立)組合而成,常見于描述集體性禮儀行為。
該詞近義詞包括“肅穆”“伫立”等,但“肅立”更強調集體性和儀式感。需注意與普通“站立”區分,其核心在于表達敬意或莊重态度。
《肅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肅(讀音:sù)有“莊重、嚴肅”之意,立(讀音:lì)有“挺直、直立”之意。因此,《肅立》可以理解為“莊重地站立”或“挺身而立”的意思。
肅立的部首是肉部,筆畫分别是6畫和5畫。
《肅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一句:“肅,挺也,立。”
在繁體字中,肅的寫法為肅。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肅以“聿”代替現代的“車”旁,立與現代寫法相同。這種古代寫法在正楷中也有所體現。
他肅立在講台上,嚴肅地面對着學生們。
當國歌奏響時,大家肅立向國旗行注目禮。
組詞:肅靜、肅然、肅殺
近義詞:嚴肅、莊重
反義詞:騷動、雜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