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開手,作罷。《官場現形記》第二三回:“﹝ 賈臬司 ﹞一心想把相士提到衙中,将他重重的懲處一番,以洩心頭之恨……想了半天,隻好擱手。” 沙汀 《淘金記》十六:“不擱手麼,聯保辦事處派幾個隊丁,把槽門給他挖了就是了。”
“擱手”是一個漢語動詞短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指停止做某件事或主動放棄,常用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表達。該詞由“擱”(放置、停止)和“手”(代指行動)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将手從正在做的事情上移開”。
該詞多見于近現代文學作品,如晚清小說和20世紀現實主義作品,帶有一定時代色彩。現代口語中更常用“停手”“放棄”等替代詞。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訪問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獲取完整信息。
擱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擱”和“手”兩個字組成。
“擱”的拆分部首為扌(手)和莫,共4劃。它的基本意思是放置、擺放的意思。
“手”的拆分部首為扌(手),共4劃。它代表着人類最重要的身體部位,也可以表示操作、行動的意思。
“擱手”的意思是停止行動、不再進行某項活動,也可以表示放下某個事物或關系。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一種常見的成語。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手進行各種活動,而“擱手”則是指将手停止活動,從而暗示停止某項行動、放棄某種活動或決策。
在繁體字中,擱手的寫法是「擱手」。
在古時候,擱手的寫法和現代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擱手的例句:
1. 他決定擱手學習,轉行做音樂。
2. 她因為受到傷害而決定擱手感情。
3. 老師要求學生們擱手嬉鬧,專心上課。
4.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擱手,要堅持下去。
與擱手相關的組詞有:擱置、擱淺、擱置、擱千隻負一。
與擱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放棄、終止、停止等。
與擱手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繼續、堅持、持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