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麗妃的意思、麗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麗妃的解釋

唐 代女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三》:“内官:貴妃、惠妃、麗妃、華妃,各一人,正一品。掌佐皇後論婦禮於内,無所不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麗妃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源、曆史制度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麗”(麗)

    本義為“成對”“匹配”,引申為“華美”“光彩”。《說文解字》釋:“麗,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段玉裁注引申為“耦麗之美”。在封號中取其“美好”“出衆”之意,如《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

    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影印本(2013)第頁。

  2. “妃”

    初指配偶,後特指帝王妾室。《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鄭玄注:“妃,配也。”在唐代妃嫔制度中為僅次于皇後的等級。

    來源:《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中華書局整理本(2009)第頁。


二、曆史制度中的定義

“麗妃”作為正式封號始見于唐代,屬皇帝側室的高級位份:


三、文獻中的典型用例

  1. 唐代麗妃實例

    • 江采蘋(梅妃):雖未直接稱“麗妃”,但《梅妃傳》載其“性喜梅,玄宗戲名曰梅妃”,後因楊玉環入宮失寵,其經曆反映妃嫔封號的文化意涵。
    • 史書明确記載:《資治通鑒》載唐肅宗為太子時“張良娣(後為皇後)與李輔國誣陷建甯王(李倓),麗妃泣訴”,此處“麗妃”指代肅宗嫔妃。

      來源:《資治通鑒》中華書局版(1956)卷二百二十一·唐紀三十七。

  2. 文學意象延伸

    白居易《長恨歌》“後宮佳麗三千人”以“麗”泛稱妃嫔,明清小說如《紅樓夢》用“麗妃”指代虛構寵妃(如第十六回賈元春晉封情節),強化了其“得寵佳人”的符號意義。

    來源:《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卷十二;《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校注本。


四、權威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綜合定義為:

麗妃(lì fēi)

① 唐代妃嫔封號之一,位次皇後。

② 泛指容貌豔美的妃子。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第卷,第312頁。


“麗妃”一詞凝結了古代禮制、宮廷文化及審美觀念,其核心含義需置于具體曆史語境中理解:既為唐代妃嫔制度的特定等級,亦衍生為對美貌後妃的文學泛稱。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麗妃”的詞義解釋如下:

1. 曆史背景與等級 麗妃是唐代宮廷内官制度中的封號,屬于正一品高階妃嫔,與貴妃、惠妃、華妃并列,共同輔助皇後管理内宮禮儀事務。這一制度在《新唐書·百官志三》中有明确記載,體現了唐代後宮等級體系的規範性。

2. 職責範圍 麗妃的主要職能是“佐皇後論婦禮于内”,即協助皇後制定和執行宮廷内的女性禮儀規範,涵蓋祭祀、慶典、日常起居等事務,權限覆蓋整個後宮。

3. 文學與曆史記載 在文學作品中,麗妃常作為後宮角色的代稱出現。例如,清代小說《楚明皇》提及麗妃被打入冷宮的情節,反映了妃嫔地位的脆弱性。但需注意,此類描述可能存在藝術加工,需結合史料辯證看待。

4. 詞源與延伸含義 “麗”字本義為美麗,引申為光彩、華貴;“妃”指帝王配偶或女官稱號。組合後既強調容貌儀态,也暗含身份尊貴,符合唐代宮廷選妃标準。

參考資料建議: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原文或唐代典章制度研究專著,以獲取更權威的史學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北苑妝北征避坑落井并膀不歸事常節朝朝暮暮充份重整旗鼓垂涎三尺皠皠脞説等道斷籝奉勸馮雲山拂耳高譽還琴積李緊卷拘押所吭氣愧惱虧失理劇裡面淩雜留底龍殿樓犂落産鹵蝦油毛遂自薦妙勤民丁末契撚撚膩膩瓢箪秦庭之哭任身善弱韶腦深文大義士節屍鸠袒縛唐貢特産田舍子涒灘外語徍徥畏沮烏呼五膿鄉闱湘勇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