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闱的意思、鄉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闱的解釋

科舉時代士人應鄉試的地方。亦代指鄉試。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取士下》:“明年會試,經、子、史科,亦依鄉闈分年。禮部尚書知貢舉。” 清 趙翼 《奏旨準入鹿鳴筵宴》詩:“遂初豈意忽遷鶯,為歷鄉闈兩鹿鳴。” 王闿運 《中議大夫彭君墓志銘》:“及試鄉闈,冊名誤嘉為家。”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五篇:“五校鄉闈,頗稱得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鄉闱”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科舉時代鄉試的考場,也代指鄉試本身。其中“闱”原指科舉考試的場所,後引申為考試代稱。鄉試是明清科舉三級考試(鄉試、會試、殿試)中的第一級,由各省主持。

2. 别稱與時間 因考試時間在農曆八月,故又稱“秋闱”,與春季會試的“春闱”對應。考試地點在各省貢院,每三年舉辦一次(逢子、午、卯、酉年)。

3. 考試特點

4. 考中稱謂 通過者稱“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如唐寅曾獲此稱)。發榜時正值桂花盛開,故榜單也稱“桂榜”。

5. 相關禮儀 放榜後舉行“鹿鳴宴”,由巡撫主持,宴席中唱《鹿鳴》詩、跳魁星舞,象征對人才的嘉獎。


注:部分資料提及“鄉闱指鄉村小學”,但結合科舉制度背景及多數權威文獻,此說法存疑,建議以鄉試相關解釋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内容>

鄉闱的意思

《鄉闱》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表示鄉村中的管轄機構。它可以用來指代鄉鎮的政府、社區居委會等。這個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中已很少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鄉闱》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鄉”的部首是“丿”,它出現在左邊,表示“鄉村”意思;“闱”的部首是“門”,它出現在右邊,表示“門閥”、“門戶”意思。

根據部首和漢字拼寫規則,拆分這兩個部首分别需要畫2畫。所以,《鄉闱》這個詞加起來需要畫4畫。

來源

《鄉闱》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國殇》這個古代文獻中。在古代社會,鄉闱是處理鄉村事務、維護社會穩定的機構。鄉闱代表政府進行管理,傳承和發揚了我國古代社會的行政管理制度。

繁體

《鄉闱》的繁體字為「鄉闈」。

古時候漢字寫法

《鄉闱》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代的鄉闱寫作「鄉闈」,其中「鄉」的寫法古時也有些差異。

例句

1. 古代社會中,鄉闱是管理鄉村事務的重要機構。

2. 大家都認為他是鄉闱中的賢良之士。

組詞

鄉鎮、鄉村、闱堂、闱官。

近義詞

鄉掌、鄉官。

反義詞

京邑、都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