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籝的意思、斷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籝的解釋

謂秉先人遺教,雖無餘財,而能勤學。籝,同“ 籯 ”。典出《漢書·韋賢傳》:“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 唐 黃滔 《與盧員外啟》:“伏以員外斷籝積學,計鬥負才,龜鏡詞林,梯航陸海,是故門駢 鄭 市,俗墊 郭 巾,争俟栽培,互希丹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礎釋義

斷籝(拼音:duàn yíng)指秉承先人遺教,即使沒有物質財富遺留,仍能通過勤學繼承精神遺産。該詞源自《漢書·韋賢傳》的典故:“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強調文化遺産比物質財富更重要。

二、典故與引證

  1. 核心出處: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韋賢傳》,原文提到“黃金滿籯(籝)不如一經”,意為留給子孫滿箱黃金,不如傳授一部經典著作,強調學問的傳承價值。

  2. 文學用例:
    唐代黃滔在《與盧員外啟》中曾用“斷籝積學”形容對方勤奮治學的品格(如“斷籝積學,計鬥負才”),進一步引申為對勤勉治學的贊美。

三、詞義解析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文學創作中,形容清貧但勤學的家風或重視精神遺産的價值觀。例如:“雖家無餘財,然斷籝之風代代相傳。”


注:由于搜索結果均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建議在學術場景下進一步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古籍注疏以驗證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籝》的意思

《斷籝》是一個中文詞語,拼音為duàn lǜ,意為“斷絕天降的災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斷籝》的部首拆分為“”(lì)和“”(zhú)。

根據漢字的筆畫順序,可以分為“立”字三筆和“竹”字六筆,總共九筆。

來源和繁體

《斷籝》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清楚,可能起源于古代民間的迷信觀念。

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為《斷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斷籝”這個詞可以寫作“斷蘆”,使用的是繁體字形。在現代漢字簡化之前,漢字的形狀較為複雜。

例句

1. 他們認為陰雨連綿是一種斷籝的征兆。

2. 這場大雨是斷籝的結果,導緻了洪水災害。

組詞

1. 斷絕(duàn jué):中斷聯繫或關系。

2. 天降(tiān jiàng):指上天降下,常用于形容災禍、神聖的事物等。

近義詞

1. 化險為夷(huà xiǎn wéi yí):化解危險或災禍,使其平安度過。

2. 消災解厄(xiāo zāi jiě è):消除災禍和厄運。

反義詞

1. 霹靂(pī lì):突然下起的大雨或雷電。

2. 天寶(tiān bǎo):吉祥安康的好兆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