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拂耳的意思、拂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拂耳的解釋

(1).逆耳。《韓非子·安危》:“聞古 扁鵲 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聖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雜說》:“苦口之藥,疾者甘之;拂耳之言,明君愛之。”

(2).掠過耳際。謂有所聞。 南朝 齊 王僧虔 《誡子書》:“且論注百氏, 荊州 《八袠》,又《才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口實,如客至之有設也。汝皆未經拂耳瞥目,豈有庖廚不脩,而欲延大賓者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拂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形象化表達的詞語,其核心含義可從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面本義 "拂"指物體輕擦而過,"耳"指聽覺器官。組合後表示聲音或物體輕柔地掠過耳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輕柔地掠過耳朵",例如:"山風拂耳,帶來遠處溪流的潺潺聲"。

二、引申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常引申為逆耳忠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記載其可指"不中聽的勸谏"。該用法源自《韓非子·安危》"聖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其中"拂耳"特指君主難以接受的谏言。

三、典型用例

  1. 自然描寫:柳枝拂耳而過(《漢語大詞典》自然場景用例)
  2. 勸谏語境:忠言拂耳利于行(《成語源流大辭典》收錄的演變句式)

此詞在當代多用于文學創作與曆史研究領域,其雙重視覺-聽覺的意象特征,使之成為漢語形象化表達的典型範例。

網絡擴展解釋

“拂耳”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逆耳(指言辭不順耳)

指勸谏或忠告的話語聽起來刺耳,令人不悅。此義項源自《韓非子·安危》:“聖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 宋代宋祁在《宋景文公筆記·雜說》中也提到:“拂耳之言,明君愛之。”
例句:類似于“忠言逆耳”,強調直言不諱的勸誡雖難聽卻有益。

二、掠過耳際(指聲音或風掠過耳邊)

表示聲音或物體輕擦過耳邊的動作,引申為“偶然聽聞”。南朝王僧虔《誡子書》中“未經拂耳瞥目”即用此意,形容未曾親耳聽聞或親眼所見之事。

詞義對比

含義 特點 典型用法場景
逆耳 強調言語的尖銳性 忠告、勸谏
掠過耳際 強調物理或聽覺感知 風聲、短暫聽聞

兩種含義均體現了“拂”的動作性,但前者側重抽象的語言感受,後者側重具體的感官體驗。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八角鼓别封逼晩汊子叨忝典洽頂抗踧迫端平獨自個法家翻山涉水飛擲奉節風捲殘雲紛嘩浮沫杠刀布诰劄出身耕械瑰侈桂偶紅緑燈畫所滑脫祜休角砧佳人才子戢定錦苞旌麾炯冷空頂帻誇許憐牙悧齒烈山率健謬宂拈破盤停磐峙嫔禦窮餘仁方軟槃塞種三傑山霭山渌噬臍何及淑旂鼠氣死求白賴探骊珠天線踠局危髻威略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