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歸事的意思、不歸事的詳細解釋
不歸事的解釋
猶言不緻仕,不辭官。《新唐書·柳公權傳》:“ 大中 十三年,天子元會, 公權 稍耄忘,先羣臣稱賀,占奏忽謬,禦史劾之,奪一季俸,議者恨其不歸事。”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歸事的解釋 歸政;緻仕。《晉書·後妃傳下·康獻褚皇後》:“今歸事反政,一依舊典。”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緻仕》:“歸事,猶言謝事請老也。”
網絡擴展解釋
“不歸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不歸事”指不辭去官職、不退休。該詞由“不”(否定)、“歸”(歸屬)、“事”(事務)組成,字面可理解為“不将事務歸還”,即不卸任。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新唐書·柳公權傳》記載:唐大中十三年,柳公權因年老健忘,在朝賀時出現失誤,被禦史彈劾罰俸,當時有人批評他“不歸事”(未及時辭官)。
三、使用場景
- 曆史語境:多用于古代官員未按慣例退休的情況,如《新唐書》中的評價。
- 現代引申:部分詞典提到可引申指“與己無關的事務”,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戀棧、屍位素餐(指占着職位不做事)
- 反義詞:緻仕、告老還鄉
五、注意
該詞屬于較生僻的古語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成語典故解析中。如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新唐書》《漢典》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歸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誰都不能插手或幹涉的事情。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不歸事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詩經·召南·江漢》一篇中有寫到:“無歸射之宿。”古代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繁體字有一些變體。例如,不歸事在繁體字中寫作不歸事。
例如,在一段時期内,國家的内政問題是不歸事,外國幹涉是不容許的。組詞方面,可以說不歸事、此事不歸于你等。不歸事的近義詞是無關事,反義詞是有關事。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