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陰申的别稱。古用以紀年。《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呂氏春秋·序意》:“維 秦 八年,歲在涒灘。” 高誘 注:“歲在申名涒灘……涒灘,誇人短舌不能言為涒灘也。” 陳奇猷 校釋引 譚戒甫 曰:“涒、灘為雙聲聯緜字,亦為 漢 代方言。”《史記·曆書》:“橫艾涒灘 始元 元年。” 張守節 正義:“ 孫炎 注《爾雅》雲:‘涒灘,萬物吐秀傾垂之貌也。’”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慈雲嶺石刻》:“ 杭州 慈雲嶺 石壁,有 吳 越 鐫字八行,文雲:‘ 梁 單閼之歲,興建 龍山 ,至涒灘之年,開 慈雲嶺 。’”
“涒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這是該詞最核心的用法,用于古代天文曆法中的太歲紀年法。根據《爾雅·釋天》記載:“(太歲)在申曰涒灘。”例如,《呂氏春秋·序意》中提到“維秦八年,歲在涒灘”,即用“涒灘”代指申年。漢代高誘注解稱,涒灘與“誇人短舌不能言”相關,可能源于方言對“申”的拟音或象征表達。
部分文獻(如《史記·項羽本紀》)擴展了其含義,引申為“人才衆多”或“水流湍急”的比喻。例如“涒灘者,項羽軍中,賢者多附之”,以河灘水流湧動比喻人才聚集。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與具體語境相關,權威性較高的解釋仍以幹支紀年為主。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爾雅》《呂氏春秋》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辭書。
《涒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指淤泥積水所形成的灘地。
《涒灘》的拆分部首為“氵”和“屯”,其中“氵”為水部首,“屯”為邊旁部首。
《涒灘》總共有11個筆畫。
《涒灘》來源于《山海經·大荒西經》。涒灘在古代是指黃河下遊的一個灘地。
《涒灘》的繁體字為“澹灘”。
在古代,漢字“涒灘”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比較常見的寫法為“涒灘”。
1. 涒灘地區的土壤沃土肥沃,適合種植水稻。
2. 這片涒灘地上水草豐美,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涒灘口、涒灘水、涒灘地、涒灘風景、涒灘浸潤等。
澤灘、淤灘、灘地、泥灘等。
高地、山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