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呼的意思、烏呼的詳細解釋
烏呼的解釋
[alas] 嗚呼,歎詞
詳細解釋
見“ 烏乎 ”。
詞語分解
- 烏的解釋 烏 (烏) ū 指“烏鴉”:烏白馬角(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烏飛兔走(喻日往月來,時間流逝)。烏合之衆。 黑色的:烏亮。烏雲。 無,沒有:化為烏有。 文言疑問詞,哪,何:烏足道哉? 古同“嗚”,嗚乎。
- 呼的解釋 呼 ū 喊:呼喊。呼聲。呼籲。呼天號(俹 )地。 喚,叫:呼喚。呼叫。呼應。呼朋引類(招引同類的人,共同做壞事)。 往外出氣,與“吸”相對:呼氣。呼吸。 象聲詞:呼地跳起來。 姓。 吸 筆畫數:;
專業解析
"烏呼"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情感色彩和曆史淵源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作為感歎詞使用
表示悲痛、歎息或感慨的語氣,與"嗚呼"通用。這是其最核心的用法:
- 悲痛哀歎:常用于表達對不幸事件的悲傷或惋惜。例如《尚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予懷之悲。"(意為:唉呀,哪裡是歸宿!我心中充滿悲哀)
- 感慨驚歎:可表示強烈的贊歎或感慨。如柳宗元《捕蛇者說》:"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感歎賦稅之苛酷)
二、作為死亡代稱
在傳統文獻中借作"死亡"的委婉說法:
- "一命烏呼":指生命終結。此用法源于古人發出"嗚呼"哀歎常與喪葬場景關聯,後逐漸固化為死亡隱喻。例如《紅樓夢》第十六回:"秦氏一病,三日烏呼。"(古本異文記載)
文字學考據
"烏呼"本為形聲字:"烏"摹拟歎息聲(古音讀如"啊"),"呼"強化氣息動作。《說文解字》注:"烏,孝鳥也...借為歎詞",說明其假借用法早見于漢代。在《漢書》《昭明文選》等典籍中多寫作"於戲",至唐宋後"嗚呼"漸成主流字形,但"烏呼"作為異體仍見于部分文獻。
現代使用提示
當代規範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以"嗚呼"為标準詞形,但研究古籍時仍需辨識"烏呼"等變體。該詞屬書面雅語,日常對話中已罕用,多見于仿古文本或成語(如"一命嗚呼")。
學術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嗚呼"詞條
-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
- 《紅樓夢》脂評本異文考(文獻學刊)
-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刻本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研社)
網絡擴展解釋
“烏呼”是漢語中的一個感歎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烏呼”是“嗚呼”的異寫形式,主要用于表達歎息、哀歎或悲痛的情感,常見于文言文或書面語中。例如:“烏呼哀哉”表示對不幸事件的感歎。此外,它也可借指死亡,如“一命烏呼”。
-
使用場景
- 文學表達:多用于詩歌、祭文等文學作品,渲染悲傷或沉重的氛圍。
- 口語化表達: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語境(如仿古或戲劇台詞)中可增強情感張力。
-
同義詞與變體
- 在古籍中,“烏呼”有多種寫法,如“烏虖”“烏乎”“于虖”等。
- 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嗚呼”,兩者意義相同。
-
例句參考
- 文言用法:“烏呼!天不假年,英雄早逝。”
- 現代用法:“龍怪一命烏呼應聲而倒。”(引自《查字典》例句)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歎詞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本等撥弓不釘對槽矛谄僞鈔角徹膽充饩創開吹索宕挨德厚流光凋隕訂考放洩犯命風疾高嗓門黑絲衡玑回鹘文禍隙機床鯨波怒浪激水久稽九秋康爵埳井牢車曆兵秣馬麗箭曆史語詞溜門子賣嚷兒貊鞨磨駝木芽女童貧曠琴瑟和好窮新球琳器遒媚渠椀人枭贍筆涉案身伴沈光香詩題霜絮四姓小侯竦然缇襲彤車統合偉論屋比媟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