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産品。《收穫》1979年第6期:“﹝嫂嫂﹞每次回來探望娘家親戚,總要設法帶來大包大包的 東北 特産,什麼豆子啦、木耳啦、松蘑啦。”《社會科學戰線》1980年第4期:“以貂皮為首的各種野生動物皮張,是女真地區的特産。”
“特産”是中文詞彙,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産品,通常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傳統工藝或文化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地域性:特産與特定地理區域綁定,依賴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如氣候、土壤)或人文資源(如傳統技藝)。例如:
文化屬性:許多特産承載地方文化符號,如雲南普洱茶與茶馬古道曆史相關,北京烤鴨體現京派飲食文化。
在日語中,“特産(とくさん)”與中文含義類似,但漢字寫作“特産”而非“特産”。例如:
如需更深入的地域性特産案例,可提供具體地區進一步說明。
特産,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意思是指某個地方特有的、獨特的産物或特色商品。特産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特”和“産”。
部首拆分:特(牛部);産(用部)。
特的筆畫數:9畫;産的筆畫數:11畫。
特産一詞來源于漢語。在日語中,特産被稱為「特産品」,在中文中也常用為特産。通常特産可以是某個地方地理環境、氣候及文化的結果,它體現了這個地方獨特的特色和魅力。
特産的繁體字為「特產」。
特:古時寫作「牝」,表示母牛;産:古時寫作「產」,表示産生、生産。
1. 這個地方的特産品是非常有名的。
2. 我希望能買到當地的特産作為紀念品。
特産區、特産展、特産店、特産市場、特産美食等。
土特産、地方特産。
非特産、普通商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