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任身的意思、任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任身的解釋

妊身,懷孕。《呂氏春秋·本味》“其母居 伊水 之上,孕” 漢 高誘 注:“任身為孕。”《漢書·元後傳》:“聞 張美人 未嘗任身就館也。”《國語·鄭語》“既筓而孕” 三國 吳 韋昭 注:“孕,任身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任身是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為“承擔自身責任” 或“擔負起個人應盡的職責”。該詞由“任”(承擔、擔當)與“身”(自身、本人)複合而成,強調個體對自身行為或職責的主動肩負。

典籍用例見于法家文獻

在《韓非子·難二》中記載:“人主雖使人,必以度量準之,以刑名參之;以事遇于法則行,不遇于法則止;功當其言則賞,不當則誅。以刑名收臣,以度量準下,此不可釋也,君人者焉佚哉?任身 者,亦若是矣。” 此處“任身”指君主以身作則承擔治國責任,與臣子依法履職形成對照,體現法家“循名責實”的思想。

使用場景與權威性說明

該詞多用于描述對法律、道德或職務責任的主動承擔,帶有莊重色彩。其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的權威注解,并輔以《韓非子》經典用例佐證語義源流。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在研究先秦文獻時仍需準确理解其“自我擔當”的内涵本質。

補充說明

需注意與同音詞“妊娠”(懷孕)嚴格區分。後者為生理學術語,而“任身”屬行為責任範疇,二者在古籍中因字形差異(任身 vs 妊身)通常不易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任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體現,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任身”主要解釋為“妊身,懷孕”,是古代對女性懷孕狀态的書面表達。該詞常見于漢代及三國時期的文獻中,如《呂氏春秋》《漢書》等。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用法

    • 由“任”(通“妊”)和“身”(指身體、孕育)組成,強調妊娠狀态。
    • 漢代高誘在《呂氏春秋·本味》注中明确提到:“任身為孕”。
    • 三國時期韋昭在《國語·鄭語》注中亦用“孕,任身也”作解。
  2. 古籍例證

    • 《漢書·元後傳》記載:“聞張美人未嘗任身就館也”,指張美人未曾懷孕分娩。
    • 該詞多用于史書或注釋類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三、其他釋義(需謹慎參考)

個别現代資料(如)提出“任身”有“盡職盡責”的含義,但此解釋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任”字單獨含義的引申或誤用。建議以傳統文獻中的“懷孕”釋義為準。


四、相關組詞與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圭儤工本爵栟榈撥浪不辨真僞才流慘酷賜赉撮囊撮壤大漸彌留頂租斷槎對峙奉天大鼓分身減口腹疾高才絕學高着貫膂鞼匏豪筆和集河蝦圖何在乎甲舘艱巨性結抹極法計極凈床穽陷赍送潰退老婆盧家率陋馬排懵頭轉向迷戀骸骨鳴鐘彌天子漰湃氣聽全算日加尚方斬馬劍山河易改,本性難移盛世新聲笙舞瘆人事略炭精棒相尚先嚴小火者小冤家下網斜刺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