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攜壺的意思、攜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攜壺的解釋

傳說 東漢 費長房 見一老翁挂着一把壺在賣藥,賣好藥後就跳進壺裡。第二天, 費 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豐盛。 費 于是向他學道。事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後以“攜壺”指行醫。 清 侯方域 《贈武林陳文學》詩:“遠志分明為採藥,攜壺不盡是逃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攜壺”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曆史典故中的含義(行醫代稱)
    源自《後漢書·方術傳》中費長房的傳說:東漢時期,費長房見一老翁懸壺賣藥,藥售罄後跳入壺中。次日費長房拜訪老翁,隨其入壺,發現壺内别有洞天。後世遂以“攜壺”代指行醫或隱士生活。例如清代侯方域詩句“攜壺不盡是逃名”即用此典。

  2. 器物名稱(古代容器)
    指一種名為“穿帶壺”“背水壺”的古代容器,特征為喇叭形口、瘦長鼓腹、腹部帶環耳,便于攜帶,多用于盛水或酒。這類器物在考古和文物研究中常被提及。

  3. 引申含義(遊曆意象)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攜帶酒壺遊曆”,形容旅行或遊覽的悠然狀态,如“攜壺賞景”。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描寫,非傳統核心釋義。


建議參考來源:若需深入考據典故,可查閱《後漢書》原文;了解器物形制可參考考古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攜壺的意思

攜壺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攜帶着一個壺(hu)前往某個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攜壺這個詞由"扌"(手部部首)和"壴"(十三畫)兩個部分組成。

來源

攜壺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原文為“始皇初即位,攜壺書曰:‘始皇帝者,享太廟、社稷之祭,凡事悉決于臣共。’”指秦始皇帝即位之後攜帶着壺前往太廟、社稷等重要場所,作為皇帝的儀式。後來,攜壺一詞逐漸發展成表示攜帶着壺前往某地的意思。

繁體

攜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攜壺”。

古時候漢字寫法

攜壺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扌"(手部部首)和"壴"(十三畫)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

1. 他經常攜壺上山采草藥。

2. 他攜壺而行,準備去河邊取水。

3. 我正在準備攜壺出門,你有什麼需要買的嗎?

組詞

攜帶、壺子、前往、采草藥、取水

近義詞

帶着壺、背着壺、手持壺

反義詞

放下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