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殿的意思、三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殿的解釋

(1).即 唐 大明宮 之 麟德殿 。《玉海·宮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結鄰 鬱儀樓 即 三殿 之東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詩:“詔從 三殿 去,碑到百蠻開。”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十三年,公與 忠武軍 節度使司空 光顔 、 邠寧 節度使尚書 釗 ,俱來朝,上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宮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宮。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議》詩:“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國初定三院》:“至 順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設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華殿 、 文淵閣 、 東閣 諸大學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罷 中和殿 大學士,改為 體仁閣 ,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

(3). 宋 時太皇太後在世,與皇太後、皇後并稱三殿;若無太皇太後,則天子與太後、皇後亦稱三殿。 宋 錢愐 《錢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還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宮三殿》:“國朝有太皇太後時,并皇太後、皇後稱三殿,其後,乘輿行幸,奉太後,偕皇後以出,亦曰三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殿”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根據曆史時期和語境的不同而有所區分,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唐代宮殿建築(核心含義):

    • 指麟德殿: 這是“三殿”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含義。位于唐代長安大明宮内,是一座規模宏大、結構獨特的宮殿建築群。
    • 結構特點: 由前、中、後三座大殿連接而成,故俗稱“三殿”。這種“三殿相連”的設計在唐代宮殿建築中非常罕見,是舉行盛大宴會、接見外國使臣、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
    • 功能: 是唐朝皇帝舉行大型活動、彰顯國威的核心宮殿之一。來源:楊鴻勳《中國古代建築史話》,傅熹年《中國古代建築十論》。
  2. 明清科舉制度(引申含義):

    • 指殿試後的環節: 在明清兩代的科舉制度中,“三殿”并非指具體建築,而是指殿試之後,皇帝對新科進士進行分等授職的三個關鍵環節。
    • 具體内容: 通常指:
      • 傳胪: 皇帝宣布登第進士名次的典禮。
      • 釋褐: 新科進士脫去平民布衣,換穿官服。
      • 賜宴: 皇帝賜宴新科進士(如瓊林宴)。
    • 象征意義: 代表士子通過最高級别考試後,進入仕途、獲得功名的榮耀曆程。來源:劉海峰、李兵《中國科舉史》,王凱旋《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明代卷》。
  3. 道教場所(特定語境):

    • 指供奉三清的道觀主殿: 在道教宮觀中,主殿常稱為“三清殿”或簡稱“三殿”,用于供奉道教最高神祇“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 建築地位: 是道教宮觀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殿堂。來源:卿希泰《中國道教史》。

“三殿”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唐代大明宮中由前、中、後三殿相連構成的麟德殿。在明清科舉語境下,它引申指代殿試後決定新科進士命運的關鍵儀式環節(傳胪、釋褐、賜宴)。在道教領域,它則特指供奉三清尊神的主殿(三清殿)。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的曆史背景和語境。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三殿”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朝代背景來分析:

一、唐代含義

  1. 麟德殿
    指唐大明宮内的麟德殿,因建築結構特殊(一殿三面)而得名。此殿是唐代舉行宴會、接見外賓的重要場所,杜甫詩句“诏從三殿去,碑到百蠻開”即指此處。

二、皇宮三大殿的泛稱

  1. 宮殿代稱
    泛指皇宮中的核心建築群,如明清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清代文獻提到“三殿三閣”制度時,即與此相關。

三、宋代特殊用法

  1. 皇室成員合稱
    • 有太皇太後時:指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三者。
    • 無太皇太後時:則指皇帝、太後、皇後三者,如宋程大昌《演繁露》記載,天子行幸時“奉太後、偕皇後以出,亦曰三殿”。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或建築細節,可參考《玉海》《演繁露》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礙手礙腳白衣士八落扳倒報享變場賓柔不要臉草具寸善大闆奠枕鬥兵二戴凡庸分道線高文國馬蚝殼合變紅芙蓉鴻誓哄慫華編皇公呼必勒罕徽顯金刀鏡燭金屬探傷巨功侃侃訚訚扣關烈女六英厘謝爐炷麻力孟母三遷七擔八挪親熱求饒啓舷熱客人間詞話散階省修水蓋松齋田奴天序天誅鐵獄銅籠頹垣斷壁忘私頑金無妨武昭象笏小小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