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唐 大明宮 之 麟德殿 。《玉海·宮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結鄰 鬱儀樓 即 三殿 之東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詩:“詔從 三殿 去,碑到百蠻開。”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十三年,公與 忠武軍 節度使司空 光顔 、 邠寧 節度使尚書 釗 ,俱來朝,上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宮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宮。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議》詩:“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國初定三院》:“至 順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設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華殿 、 文淵閣 、 東閣 諸大學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罷 中和殿 大學士,改為 體仁閣 ,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
(3). 宋 時太皇太後在世,與皇太後、皇後并稱三殿;若無太皇太後,則天子與太後、皇後亦稱三殿。 宋 錢愐 《錢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還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宮三殿》:“國朝有太皇太後時,并皇太後、皇後稱三殿,其後,乘輿行幸,奉太後,偕皇後以出,亦曰三殿。”
“三殿”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朝代背景來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或建築細節,可參考《玉海》《演繁露》等古籍記載。
《三殿》是指古代宮廷中的三座宮殿,通常是指皇帝居住和舉行重要禮儀的地方。
《三殿》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殳”和“殳”,部首筆畫為4和4。
《三殿》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宮廷建築,由于古代皇帝的宮殿通常建有數座不同功能的殿堂,因此稱之為《三殿》。
《三殿》的繁體寫法為「三殿」。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三殿」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1. 在古代,皇帝經常在《三殿》召集重要會議。
2. 這座宮殿被稱為《三殿》中的第一殿,規模宏大。
宮殿、殿堂、皇帝、會議、召集
三宮、三宮六院、三府五官、三阙、三宮六官
平民住宅、普通房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