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逞志的意思、逞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逞志的解釋

快心,稱願;得逞。《左傳·成公十三年》:“天誘其衷, 成王 隕命, 穆公 是以不克逞志於我。” 唐 李紳 《贈毛仙翁》詩:“ 穆王 粗識神仙事,八極輪蹄方逞志。” 清 梁廷枏 《夷氛聞記》卷一:“ 英 夷狡焉,思逞志於内地久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逞志(chěng zhì)是漢語中的書面語詞彙,指實現自己的意願或志向,多含達成抱負、滿足心願的意味。以下從語義演變、用法特征及權威引證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實現志向

    指通過行動使個人抱負或目标得以達成,常見于描述人物達成理想的狀态。

    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不如逞志而求名。"(意指不如實現志向以追求聲名)

  2. 滿足心願

    強調主觀意願的滿足,隱含"得償所願"的語義色彩。

    例:《楚辭·大招》:"逞志究欲,心意安隻。"(王逸注:"逞,快也;究,窮也。")


二、語義演變與構詞分析


三、權威詞典釋義與用例

  1. 《漢語大詞典》:

    "逞志"釋為"快心,稱願;得逞其志"。引《呂氏春秋》:"亂世之民,其去聖王亦久矣,其願見之,日夜無間,故賢王秀士之欲憂黔首者,不可不務也。"高誘注:"欲使逞志。"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标注為"實現志願,滿足心願",引《後漢書》:"逞志究欲,窮身極娛。"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歸入口語罕用詞,釋義為"實現某種意願"(書面語)。


四、近義與反義關聯


五、經典文獻用例

  1.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季氏甚得其民,淮夷與之,将逞志于魯。"(指季氏意圖實現掌控魯國的野心)

  2. 王夫之《讀通鑒論》:

    "曹操逞志于赤壁,而周瑜之功不可沒也。"(強調曹操意圖實現野心但受挫)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
  2.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14.
  3.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4. 許慎《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 呂不韋《呂氏春秋》,中華書局,2011.
  6. 王夫之《讀通鑒論》,中華書局,2013.

網絡擴展解釋

“逞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chěng zhì”,其核心含義是實現個人意願或野心,多指通過展示能力或手段達到目的,但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帶有一定貶義。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實現野心或願望
    指通過行動使自己的志向或欲望得以滿足,常見于古籍中,強調結果上的達成(如《左傳·成公十傳》提到穆公未能“逞志”)。
  2. 貶義用法:自負或放縱
    部分語境中隱含負面色彩,暗指因過度追求個人目标而顯露出驕傲、不擇手段(如“逞能”“逞兇”)。

二、用法與例句

  1. 古籍引用
    • 《左傳》:“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 清代文獻:“英夷狡焉,思逞志于内地久矣。”
      (均強調未達成或試圖達成某種目的)
  2. 現代用法
    多用于批評性表述,如“逞志縱勇鬧天宮”(出自歌曲《悟空》),或形容不顧後果的野心家。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延伸解析

“逞”字本義為“通達”,後引申為實現、施展(《說文解字》),而“志”指志向,組合後更側重主觀意願的達成。需注意語境差異:中性描述時強調目标實現,貶義時則含自負或越界之意。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左傳》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拜容百事無成謗沮報刊殘芳草垡長發王朝權春意闌珊大茀錠子發信腐身腐史伏锧高良姜貢使關門衡薄堅瓠賤流箋述饑厄诘折鯨吞虎噬緊卷伎人揩名寬亮來好息師攔截明闿男陰腦力年事旁仄蓬丘謙道前危後則黥夫戚速驅寒砂土世羅守勢守業霜彩說是談非宿治談劇吐懑外心猥諸侯文昌省誣搆無為謂武直閑明消縮躧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