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具的意思、袴具的詳細解釋
袴具的解釋
腰帶上的飾具。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卷一:“腰帶乃是九環十三環帶也。言環,即今之帶上金玉等名具也。俗曰袴具。”
詞語分解
- 袴的解釋 袴 ù 同“褲”。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具的解釋 具 ù 器物:器具。 備有:具備。具有。别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備,辦:具呈。具結。具名。具領。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詞,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屍體:座鐘一具。一具男屍。
專業解析
袴具(kù jù)是古代服飾文化中的專有名詞,指配套穿戴的褲類服飾及其附屬裝飾品,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本義:古代褲子的統稱
“袴”即“褲”的古字,指下身穿着的衣物;“具”表示成套的物件。因此“袴具”可泛指完整的褲裝。例如:
- 《說文解字》釋“袴”為“胫衣”,即包裹雙腿的服飾。
- 漢代文獻中常見“纨绔”一詞(如《漢書·叙傳》),指細絹制成的華貴褲子,印證“袴”為古代褲裝通稱。
二、引申義:褲裝配套裝飾品
特指與褲子搭配使用的腰帶、系帶等配件,常見于貴族服飾:
- 《釋名·釋衣服》記載:“袴,跨也……上有帶以系腰。”說明袴具包含腰部固定裝置。
- 唐代典制中,官員“袴具”需配金銀裝飾腰帶,體現等級制度(見《舊唐書·輿服志》)。
文化背景
“袴具”在魏晉至唐代尤為盛行,是士族階層彰顯身份的象征。如《晉書》記載貴族子弟“錦衣袴具”的奢靡風尚,後衍生“纨绔子弟”的貶義典故。
參考資料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班固《漢書·叙傳》(中華書局校勘本)
- 劉昫《舊唐書·輿服志》(中華書局标點本)
網絡擴展解釋
“袴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ù jù,主要指古代腰帶上的裝飾配件,屬于服飾文化中的細節元素。以下為補充解釋及相關信息:
基本釋義
- 結構解析:
- 袴:原指古代的一種褲子(如“纨袴”常指華美衣着,後引申為富貴子弟的代稱)。
- 具:器具、配件。此處指用于裝飾或固定腰帶的飾物。
- 整體含義:合稱腰帶上的裝飾性部件,可能包括金屬、玉石等材質的配飾,兼具實用與美觀功能。
相關詞彙與用法
-
成語關聯:
- 如“膏粱纨袴”,形容富貴人家不務正業的子弟,其中“纨袴”即指華美的褲子,與“袴具”同屬服飾文化範疇。
- “壞裳為袴”則暗含服飾改制或生活變遷的比喻。
-
文化背景:
- 古代腰帶不僅是束衣工具,更是身份象征。貴族常以珍貴材質制作“袴具”,彰顯地位。
注意事項
- 當前釋義基于網絡來源,因資料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專業文獻進一步考證。
- 若需深入探究古代服飾制度,可參考《輿服志》等曆史典籍。
如需其他擴展信息(如具體曆史演變或考古實例),請提供更權威的資料來源以便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白漢稻百無一成悲戀冰消霧散慘號蟬韻欑羅刀銘大猩猩雕軒東正教對隙杜口結舌方面官煩惱業汾讴否心膚孱革面革心公勤媾接管用讧侮黃軒剪靛花江照狡強叫丫丫京哈鐵路經架棘榛倨悍郡邸累月連昏廪藏祿蔭民曹明惑慕德拿敗嬭食聘約乞與三段贍地上陽宮梢頭石母是樣雙生胎養谷歎氣桃杖天理昭然鄉行陷将仙奏遐霄洗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