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緯蕭的意思、緯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緯蕭的解釋

編織蒿草。蕭,蒿類,可以織為簾箔。語出《莊子·列禦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 郭慶藩 集釋:“蕭,蒿也,織緝蒿為薄簾也。”後用為安貧或安貧樂道的典故。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緯蕭棄明珠。” 南朝 宋 顔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為供魚菽之祭;織絇緯蕭,以充糧粒之費。” 清 金農 《遣悶》詩之二:“莫哂長貧河上客,緯蕭自可得明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緯蕭”是一個源自《莊子》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及文化内涵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詞源與基本義
    該詞出自《莊子·列禦寇》中“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的記載。本義指編織蒿草制作簾箔(“蕭”為蒿類植物,“緯”指橫向編織),是古代貧民維持生計的一種方式,如晉代司馬彪注《莊子》稱“織蒿為薄”,清代郭慶藩解釋為“家貧織蘆蒿為薄,賣以供食”。

  2. 引申義與典故象征
    因《莊子》故事中主人公雖貧卻拒絕不義之財,後世将“緯蕭”引申為安貧樂道、清貧自守的象征。例如阮籍《詠懷》用“緯蕭棄明珠”贊頌淡泊名利,顔延之《陶徵士诔》以“織絇緯蕭”描述陶淵明躬耕自足的生活。

  3. 特殊用法考據
    部分文獻(如)提到“緯蕭”在特定語境中可指代捕蟹工具“蟹簖”(即用竹篾或蒿草編成的阻斷式漁具),但此用法相對少見,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編織蒿草”的勞作場景,後經文學化發展為品德象征,常見于贊頌隱士或清廉之士的文本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緯蕭的意思

《緯蕭》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樂曲的聲音,意為清脆悅耳。通常用于描述笛子、箫子等樂器所發出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緯蕭》包含兩個漢字,從左到右依次為緯(維)和蕭(箫)。

緯的部首是纟,總計8個筆畫。

蕭的部首是⺮,總計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緯蕭》在現代漢字中為簡體字,繁體字為「緯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緯的寫法為「維」,蕭的寫法為「蕭」。

例句

1. 聽到那首《緯蕭》,我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感受到盎然的清風。

2. 演奏家娴熟地吹奏着箫,緯蕭之音如泉湧般清澈。

組詞

緯彩、緯度、緯縷、蕭然、蕭條。

近義詞

悠揚、悅耳、清亮。

反義詞

刺耳、嘈雜、沙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