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苛刻悭吝。《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八年》:“今之度支,準平萬貨;刻吝則生患,寬假則容姦。”
“刻吝”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刻吝”由“刻”和“吝”組成: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以下行為或性格:
3. 出處與引證
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八年》:“今之度支,準平萬貨;刻吝則生患,寬假則容奸。”
(意為:財政管理若過于苛刻會引發問題,過于寬松則滋生弊端。)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總結
“刻吝”不僅描述吝啬行為,更強調因計較而産生的苛刻态度,常用于文學或批評語境中。需注意其書面語屬性,口語中較少使用。
刻吝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為“刻”和“吝”。下面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分析:
1. 刻:該字的部首是刀,常見的繁體寫法為“劄”。它的總筆畫數為刀的四畫加上兩個橫畫,一共六畫。
2. 吝:該字的部首是口,常見的繁體寫法為“恡”。它的總筆畫數為口的五畫加上兩個豎畫,一共七畫。
刻吝來自古代漢語,意為舍不得、吝啬、小氣。形容個人或行為吝啬,不肯大方傾施。
刻吝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刻吝」,沒有特殊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刻和吝的寫法并未發生較大的變化。
1. 他向别人借的錢從不主動還,真是太刻吝了。
2. 那個富商十分刻吝,從不肯捐錢做善事。
刻闆、刻意、吝啬、刻薄、吝啬鬼、刻舟求劍。
吝啬、小氣、吝啬鬼、小心眼。
大方、慷慨、慷慨解囊、慷慨不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