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梟棋 ”。古代博戲中的一種貴彩。《戰國策·楚策三》:“夫梟棊之所以能為者,以散棊佐之也。夫一梟之不勝五散亦明矣。今君何不為天下梟,而令臣等為散乎?” 鮑彪 注:“《正義》雲,博頭有刻梟鳥形者。”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招魂》:“彩在口中喊,瓊在手中投,枭棋得勝有報酬。”
“枭棊”(xiāo qí)是古代博戲中的一種術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總結來看,“枭棊”是古代博弈文化中的專有術語,既反映遊戲規則,也承載了策略與權力關系的隱喻。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棋類玩法,可結合《戰國策》等文獻深入研究。
《枭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狡猾的棋招”,多指下棋時出奇制勝的策略。
《枭棊》的部首拆分為“木”和“攵”,其中“木”表示與樹木相關的事物,“攵”表示與動作、行為相關的意思。
它的筆畫數為17畫,其中第1、2、4、5、6、7、9、10、11、12、17畫的筆順較複雜。
《枭棊》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常被用來形容下棋時出現的聰明、狡猾的棋招。該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梟棊」。
古代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意義相近。一種是「梟棊」,即将《枭》的寫法為「梟」,這是中國古代植物名,與枭鳥無關,而将《棊》保持不變。另一種是「蛔棊」,将《枭》的寫法為「蛔」,這是一種古代蚯蚓的叫法,與枭鳥也無關,而将《棊》保持不變。
他在下棋時總是玩出一些枭棊,讓對手措手不及。
枭狐、棋藝、狡猾、制勝、聰明
狡詐、狡猾、奸詐、詭計、智謀
正直、誠實、老實、直接、坦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