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孛老的意思、孛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孛老的解釋

古代戲曲中老年男子的俗稱。外、末、淨各種角色均可扮演。 元 曾瑞 《四塊玉·嘲妓家》曲:“孛老嚴,坡撇狠,錢上緊。” 元 張可久 《寨兒令·妓怨》曲之一:“大姆埋寃,孛老熬煎,祇為養家錢。” 清 焦循 《劇說》卷一:“末、旦、浄、丑之外,又有孤倈兒、孛老、邦老、蔔兒等名目……《貨郎旦》,浄扮孛老;《瀟湘雨》,外扮孛老;《薛仁貴榮歸故裡》,正末扮孛老;《硃砂擔》,沖末扮孛老。是扮孛老者,無一定也。” 王國維 《古劇腳色考》:“ 金 元 之際,鮑老之名分化而為三:其扮盜賊者,謂之邦老;扮老人者,謂之孛老;扮老婦者,謂之蔔兒。皆鮑老一聲之轉,故為異名以别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孛老”是古代戲曲中常見的稱謂,主要用于元雜劇及明清戲劇,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老年男子的俗稱,通常由“外”“末”“淨”等不同行當的男性角色扮演,多用于身份卑微的老翁。例如元雜劇《潇湘雨》中,外角扮演的孛老對女主角發問:“兀那女子,你何方人氏?”。

  2. 詞源與争議

    • 一說源自市井俗語,并非正式戲曲行當名稱,而是對特定老年角色的代稱。
    • 王國維提出“孛老”可能是“鮑老”(宋代傀儡戲角色)的轉音,屬于同源異名現象。
  3. 讀音與用法
    主流讀音為bó lǎo,但部分文獻标注為bèi lǎo。其形象常帶有市井或诙諧色彩,如元曲《四塊玉·嘲妓家》中“孛老嚴,坡撇狠”暗指妓院中嚴厲的老鸨或管事人。

  4. 與現代詞彙的差異
    需注意與滿語中“孛老”(意為“微不足道的人”)區分,後者屬于不同語言體系的概念。

該詞是傳統戲劇術語,需結合具體戲曲語境理解,不宜直接用于現代漢語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孛老(bèi​lǎo)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為卩和老,共有15個筆畫。它的含義是指一種古老的禮儀,據說起源于古代的周朝。 在繁體字中,孛老的寫法為孛老。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孛老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根據古代銘文和文獻記載的研究,有人認為孛老的古代寫法可能是“孛姥”或者“佛勞”等。 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例子可以是:“古人遵行孛老之禮,弘揚中華文化的傳統。” 與孛老相關的其他詞語有: - 學習孛老 - 孛老禮儀 近義詞可能有: - 古禮 - 傳統禮儀 而反義詞則可以是: - 現代禮儀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如有其他問題,我将非常樂意再次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