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梟棋 ”。古代博戏中的一种贵彩。《战国策·楚策三》:“夫梟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棊佐之也。夫一梟之不胜五散亦明矣。今君何不为天下梟,而令臣等为散乎?” 鲍彪 注:“《正义》云,博头有刻梟鸟形者。”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招魂》:“彩在口中喊,琼在手中投,枭棋得胜有报酬。”
“枭棊”(xiāo qí)是古代博戏中的一种术语,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总结来看,“枭棊”是古代博弈文化中的专有术语,既反映游戏规则,也承载了策略与权力关系的隐喻。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棋类玩法,可结合《战国策》等文献深入研究。
《枭棊》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狡猾的棋招”,多指下棋时出奇制胜的策略。
《枭棊》的部首拆分为“木”和“攵”,其中“木”表示与树木相关的事物,“攵”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意思。
它的笔画数为17画,其中第1、2、4、5、6、7、9、10、11、12、17画的笔顺较复杂。
《枭棊》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常被用来形容下棋时出现的聪明、狡猾的棋招。该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梟棊」。
古代的写法有所不同,但意义相近。一种是「梟棊」,即将《枭》的写法为「梟」,这是中国古代植物名,与枭鸟无关,而将《棊》保持不变。另一种是「蛔棊」,将《枭》的写法为「蛔」,这是一种古代蚯蚓的叫法,与枭鸟也无关,而将《棊》保持不变。
他在下棋时总是玩出一些枭棊,让对手措手不及。
枭狐、棋艺、狡猾、制胜、聪明
狡诈、狡猾、奸诈、诡计、智谋
正直、诚实、老实、直接、坦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