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護羌的意思、護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護羌的解釋

“護羌校尉”的簡稱。 西漢 始置,職掌 西羌 事務。 東漢 沿置, 晉惠帝 時改稱 涼州 刺史。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挽詩》:“使者填平朔,将軍帶護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護羌是中國古代曆史與職官制度中的專有名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詞源與職官職能

    “護羌”一詞源于漢代設立的“護羌校尉”,是中央政府管理西北羌族事務的軍事官職。《後漢書·百官志》記載,護羌校尉“主西羌”,負責邊疆防禦、部族安撫及軍事調度。其職能涵蓋軍事統領、民族調解與邊境貿易監管,體現漢代對羌族地區的治理策略。

  2. 曆史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在文學與史籍中,“護羌”常代指駐守西北的将領或軍隊。例如唐代王維《送韋評事》中“護羌登戍壘,旌節度河源”,此處“護羌”借指戍邊将士,強調其守衛疆域的職責。這一用法凸顯了古代邊疆防衛與民族融合的雙重曆史背景。

  3. 現代語義的演變

    當代漢語中,“護羌”作為曆史詞彙,多用于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指代古代羌族地區的軍事管理制度。例如《中國邊疆史綱》将其納入“漢唐民族政策”專題,分析其“以軍事威懾促進民族共治”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護羌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解釋可從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1. 基本含義
    護羌最初指“保護邊疆的羌族人民”,其中“護”意為守護,“羌”指古代西北的少數民族。後引申為保衛國家安全、守護邊境的象征性表達,常用于形容軍事或政治領域的邊疆防禦行為。

  2. 曆史演變與官職背景
    該詞源自西漢設置的官職“護羌校尉”,專職管理西羌事務,東漢延續此職,晉惠帝時期改稱涼州刺史。例如《後漢書》記載,東漢将領吳祉曾擔任護羌校尉,負責平定羌族叛亂。

  3. 使用場景與文學引用
    在文學作品中,“護羌”常與邊疆軍事活動關聯。如清代吳偉業詩句“将軍帶護羌”,即借曆史官職暗喻将領戍邊。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比喻維護國家主權或民族團結。

  4. 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需注意“護羌”與“安羌”“撫羌”等詞彙的差異:前者強調武力保護,後兩者側重安撫治理。這一區别反映了古代對邊疆民族的不同政策導向。


總結來看,“護羌”既是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的曆史符號,也是體現家國情懷的文化意象。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官職沿革,可參考《漢書·百官公卿表》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蒙本軀辯斷表裡不一避瘟踩高蹻愁黯喘急蠢悍誕瓦打烊調類砥墆敵國笃論高言繁減法喜食覆伏槁木更蘇構形鶴項牌化費華渚甲第連天焦拳楷床解扣兒借重脊鳍窾言姱修朗心老滿鲈鯉綠籬蒙懂捧心前作起端栖旅清惠棄天求瑕熱飲弱土鰓草設會哂谑手背刷定庶有嬥歌吐陠往路王揚現打不賒相帥成風弦外音瑕璺